相對於戰火紛飛的敍利亞以及政局動盪的埃及,土耳其的確是中東地區的安全島。近十年來,土國在總理埃爾多安和正義與發展黨政府領導下,不但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更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成果。

目前,土國是世界第十七大經濟體,其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也是歐洲地區主要家居耐用品和汽車生產國;曾困擾該國多時的高通脹率,亦已回落至低於百分之十。政治方面,以往十分活躍的軍人,已有三十多年沒有直接干政,而且埃氏是土國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其正義與發展黨不但是選戰常勝軍,處於強勢的政府還實現了土國政治的突破,跟代表庫爾德分離主義之庫爾德工人黨媾和,公共電視台還設立了庫爾德語頻道,大學裏也開始教授庫爾德語言和文學課程。土國的成就受到美國的肯定,認為該國是中東各國實行民主化的模仿對象。

埃爾多安忽視民意

當土耳其群眾因為伊斯坦布爾市政府執意拆毀塔克西姆廣場附近的加濟公園,以及政府迅速地通過限制酒類飲品銷售法案,在短短數日間發動全國性反政府示威時,的確讓很多對土耳其前途抱樂觀態度的觀察家感到意外,料不到土國會有如此多人上街反對好像穩坐釣魚船的埃爾多安。

有分析家指出,牢牢地掌握土國政局十年的埃氏,已犯上了多數主義毛病。多數主義是政治學概念,指當從政者獲得大多數選民支持,他就不需要理會不同的意見,不但為所欲為,而且往往通過高壓手段應對反對者。事實上,有觀察家感到,土國警方在塔克西姆廣場事件初期的暴力行為,可能是激發群眾運動的誘因。更重要的是,多年來埃氏愈來愈剛愎自用,在伊斯坦布爾市政建設、伊市新國際機場和興建核電廠等公共議題上,都不願意聽取民意。此外,在繁榮經濟的背後,裙帶資本主義問題嚴重,親政府勢力滲入大眾傳媒,大大削弱其獨立性。

雖然土耳其爆發全國騷亂,該國總統居爾認為,政府面對的不是類似阿拉伯之春的革命進程,而是跟西方社會湧現的佔領行動相似的群眾性反對活動。土耳其的確跟一些阿拉伯國家不同,儘管政府施政和司法制度都有改善空間,卻非野蠻的獨裁國家,人民也有參與選舉的權利。筆者感到,土國亂局反映該國政治發展過程的陣痛,很可能是成為比較成熟國家以前的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