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調裝腔作勢 政府偏向權貴

溫家寶召開退休前最後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樓市調控五項措施,但總體看來仍是「打一巴掌揉三揉」。宏調仍沒有對症下藥,政府依然心向權貴。

新「國五條」除了重申限購、限貸等措施之外,唯一亮點是要求一線城市制訂樓價調控目標,並嚴格宏調責任制。但這些措施都是老調重彈,沒有新意,充其量屬「威懾調控」,力度明顯遜於市場預期,說明當局對樓市的態度仍偏向呵護。

內地樓市泡沫化嚴重,並綁架了宏觀經濟,早已是朝野共識,其實這也折射出溫家寶執掌經濟失敗。樓市高企不下原因複雜,牽涉到貨幣政策、官員腐敗、體制弊病等一系列綜合性問題。譬如,央行近年濫發鈔票,到去年末中國貨幣供應量達到人民幣九十七點四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四分之一。在山呼海嘯般的貨幣狂潮中,樓市怎麼可能停下上漲的步伐?

再譬如,樓市腐敗現象嚴重,貪官污吏有房不住,平民百姓無房可住。近年揭露的「房叔」、「房嬸」,個個都有幾十套甚至逾百套住房,價值動輒數億元人民幣。百姓被限購限貸,那些權貴一個人卻可以擁有好幾個戶口,隨時隨地買房。在這種情況下,宏調怎麼可能有效?

高高舉起 輕輕放下

另外,開發商們大規模囤地亦是一個原因。無論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還是在廈門、蘇州、珠海等二線城市,大量平整好的土地沒有開發,甚至很多農田整塊被棄耕,被開發商囤起來靜待升值。過去十年,開發商囤地收益已遠遠大於囤積黃金,北京一家開發商在黃金地段囤地五年,收益便增加了兩百億元。

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反對囤地,並制訂了詳盡的處罰細則,但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處罰形同虛設,根本無法阻嚇開發商背後的利益集團。眾所周知,在內地從事地產業者非富即貴,很多地產公司背後都有太子、公主、夫人撐腰,有恃無恐,任意妄為。早前就有媒體揭發,溫家寶胞弟溫家宏曾擔任一家全國性地產公司的董事,並持有大量股份。

從某種意義上說,內地房地產政策已被權貴們綁架,當局要看他們的臉色,推出宏調政策也要經過他們首肯。在這種情況下,樓價能下跌嗎?普通人怎麼可能買得起房子?

當局若真正要調控樓市,第一先要停止濫發貨幣;第二堅決反腐,實行官員財產公示,讓貪官的房產曝光,以加大樓房的供應量;第三是嚴格執法,嚴厲打擊公然囤地的開發商,對超過年限不開發的堅決收回。如果三管齊下,內地樓市的泡沫問題便不難解決,政府也可以從人人喊打變成人人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