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添威力 定點斬首不是夢

中國日前成功將第十六顆北斗導航衞星發射升空,將與早前發射的十五顆組網,形成覆蓋亞太地區的導航網絡。在中國周邊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北斗導航網組建成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能為中國軍隊提供精確的定位服務,特別是在地形複雜而且不熟悉的地區。北斗導航定位系統能與各種光、聲、電偵聽設備,譬如激光測距儀、戰場偵察雷達、無人偵察機等,以及電腦火力控制系統相配合,提高武器射擊系統的反應能力和命中率,特別是大幅提高導彈的精準制導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解放軍從北斗組網那一刻起,便具備了類似美國那樣的定點斬首能力。按照北斗定位達到厘米級的標準,中國導彈完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百發百中」。當年陳水扁搞台獨,解放軍將領聲稱中國二炮可以穿越窗戶,精確攻擊陳水扁在總統府的辦公桌,將阿扁斬首。實際上,按照當時解放軍的技術條件,根本還不具備這個能力,但如今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投入巨資 戰力倍增

中國對導航網的認識與利用有一個過程。美國的GPS導航網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解放軍的導彈部隊也一度利用美國的導航網,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台灣海峽危機時,美國介入干預並對演習中的解放軍展開電子戰,特別是將提供給中國使用的導航系統的誤差提高到幾十公里,使中國導彈變成瞎子。事件引發高層的強烈關注,認為美國在關鍵時刻對華下黑手,嚴重阻礙了中國統一的步伐,並由此決定不惜血本,另起爐灶發展一套不再受制於人的導航體系。

北斗導航與神舟航天、航母艦隊,成為過去十年間中國軍方耗資最為巨大的三大工程。以北斗為例,光是亞太地區的導航網就要部署十六顆衞星,全球網則需要三十多顆,如果加上火箭發射以及衞星研製,整體費用超過一百億元。當然,北斗開發之後,除了軍事作用明顯,商業效益也極豐富,有專家測算,其潛在商業價值超過一千億元。

目前,中國正在快馬加鞭進行全球布網,這一方面是為了應對歐洲伽利略系統追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為了應對美國重返亞洲、周邊局勢日益緊張的形勢。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尤其是核災之後,生存空間大為壓縮,急欲對華轉嫁危機,禍水西流,在釣魚島問題上咄咄逼人,甚至發出戰爭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做好戰爭應對準備。

北斗導航系統是解放軍武器威力的倍增器,亞太導航網組建成功後,中國海空軍與二炮的作戰效能將產生質變,定點清除與斬首式攻擊已不再是美國的專利,在未來的戰爭中,中國起碼可以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