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俄陰影難除 立陶宛向左轉

歐債危機不見盡頭,立陶宛○六年申請加入歐元區無功而還,可謂因禍得福。不過,觀乎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觸發的爭議,進一步打擊歐盟內部團結及和諧,歐盟內部充滿分歧和矛盾,歐洲一體化陷入空前危機,立陶宛朝野難免心有戚戚然,畢竟在北約抗俄軍事保護傘外,歐盟是立陶宛安全感另一泉源。

歐盟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消息,教歐洲各地民眾心情矛盾。歐債危機令歐盟內貧富對立持續加劇,歐豬國反緊縮示威此起彼伏,民怨不斷聚積,雅典民眾將德國逼歐豬國緊縮自救的舉動,與納粹德國二戰侵略鄰國的歷史相提並論,嚴重損害德希兩國情誼,對此束手無策的歐盟獲頒和平獎,人們不禁要問,諾獎委員會想攞景抑或贈興?

立陶宛周日舉行國會選舉,該國民眾為歐盟獲頒和平獎感到莫名其妙之同時,也得思考國家應否向左轉的問題。○八年金融危機令立陶宛經濟嚴重萎縮,至前年才恢復增長,○八年底上台的保守黨政府雖阻止國家陷入倒債危機,但當局大刀闊斧削赤導致民眾生活水準急降,民怨沸騰,中左的社會民主黨和打民粹牌的左翼工黨乘虛而入,承諾上台後推行最低工資政策及徵收累進入息稅,保守黨政府未必招架得住。

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是否實至名歸也好,有關爭議帶出「歐盟透過經濟一體化消除衝突的如意算盤愈加打不響」的問題,對立陶宛選民來說,歐元區自身難保,立陶宛加入歐元區以紓緩俄國經濟壓迫的算盤,還打得響嗎?在此一背景下,社民黨和工黨與俄國「重啟關係」的選舉承諾,格外引起選民共鳴,畢竟俄國能源巨擘Gazprom是立陶宛唯一天然氣供應商,立陶宛在餘下無數個寒冬中,均可能成為克宮「出氣袋」,國會選舉難免處於懼俄陰影下。

立陶宛境內的唯一一座核電廠建於前蘇聯時代,它早在○九年關閉,與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攜手興建核電廠,是立陶宛減低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少數可行方法,但由於新核電廠造價高昂,負債過百億歐元的立陶宛,未必負擔得來。

民調顯示,三分之二受訪者反對興建新的核電廠,反映立陶宛民眾對強化能源獨立無甚憧憬,與公投同時舉行的國會大選,更難走出懼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