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陷泥沼 諾獎難打氣

諾貝爾和平獎,政治掛帥自不必說,也往往吹皺一池春水,今年花落歐盟,一無例外紛紛擾擾,有人歡呼是「肯定」與「鼓勵」,有人嘲諷為「贈興」和「恥辱」。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坦言,獎頒歐盟,除了肯定歐盟及其前身的成就─在過去逾六十年來,實現和平與和解,推動民主與人權,更是要在歐洲陷入巨大危機,極端主義和民族主義抬頭,歐盟有解體之虞之際,重新拾回歐盟成立的初始目的。換言之,就是雪中送炭,向歐盟打打氣,鼓勵這個瀕危聯盟,不要心灰意冷,不要辜負眾望。這個用心,可說與二○○九年向美國總統奧巴馬頒獎,如出一轍。奧巴馬當年一月二十日上台,十月獲獎,獲讚在加強國際外交、人與人之間合作的貢獻,但稍懂評審程序的人都知,提名在每年二月一日截止,即是說,奧巴馬獲提名之時,僅執政十一日,並沒有政績,他最終脫穎而出,相信評審委員會是以這個殊榮,來鞭策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推動和平。

奧巴馬在毫無建樹情況下獲獎,連他自己也覺離譜,顯得非常不好意思。評審苦心,到底有用嗎?過去三年,奧巴馬確也致力於他自認為的和平,結束伊拉克戰爭等,或許正是希望做到名副其實。相比之下,歐盟奪獎實至名歸得多,起碼有六十載往績可尋,包括德法兩大宿敵變作盟友,東西歐共產與資本主義陣營泯除舊恨。但一個和平獎,對歐盟能發揮強心針作用嗎?

歐洲深陷債務危機,希臘、意大利、西班牙備受緊縮經濟之苦,對扮演拯救者角色、恃財凌人的德法,充滿怨懟,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希臘,受到大規模示威「禮遇」,可見一斑。

默克爾等人固然視和平獎為一個支持,但視歐洲一體化為苦難源頭、歐盟為始作俑者的希臘等國民眾,難免認為和平獎是玩笑與嘲弄,心裏滿不是味兒,和平獎似令歐盟更形分化。

許多年前,和平獎頒給曼德拉等人,擲地有聲,近年這個獎似乎愈來愈貶值了。儘管如此,和平獎仍然備受矚目。挪威委員會明知獎頒歐盟會鬧個滿城風雨,倒不如頒給俄羅斯、白俄或阿富汗、古巴的人權鬥士了,起碼像頒給緬甸昂山淑姬,真有幫助,這些人也是今年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