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日本首相愈換愈右翼

近日,日本參議院通過針對首相野田佳彥的問責決議,野田成為日本政治史上遭參議院問責的第三位首相。雖然參議院的問責案沒有法律效力,但從歷史看,首相遭問責基本預示政權進入「末期」,日本政壇變局「倒計時」已開始。

誰將接替野田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還難以看出,但現在能夠確定的是,下一任日本首相的政治立場必將更親右翼。一九九三年至今,日本一共產生了十三位首相,除了小泉純一郎在位時間較長外,其他基本上是「一年一相」。縱觀這十三位首相,雖然執政風格各不相同,但總體上是愈來愈右翼,對外攻擊性愈來愈強,而且這種右翼思想已逐漸成為日本社會的主流思想。

四處挑釁 不惜動武

當前,日本右翼思想有多種表現,其中兩點最突出:一是全盤否認日本的侵略史,主張恢復武士道精神,宣稱當年的侵略戰爭是大和民族的榮耀;二是四處挑釁,挑起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議,宣稱釣魚島、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獨島(日稱竹島)是日本領土,寸土必爭,為此不惜發動戰爭。現任首相野田就宣稱,為爭奪釣魚島,必要時將要動用軍隊。

日本首相愈換愈右翼,政壇右傾思想愈來愈濃,既有歷史根源,也有現實原因。從歷史來說,日本右翼思想自明治維新產生後,就像幽靈一樣潛伏。上世紀二十年代,這種右翼思想演變為軍國主義,主導日本向亞洲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二戰後,由於美國縱容,軍國主義思想並未徹底清除,隱藏下來,時而以各種形式露出猙獰面目。

從現實來說,近年日本經濟低迷,特別是近年遭受金融海嘯和核電站爆炸的雙重打擊,日本已經看不到復甦希望。一般規律下,經濟低迷而又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政治就容易右傾。何況日本本身就有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在國力下降的大環境下,右翼思潮重新抬頭就成為必然。

如今的日本與當年發動二戰的日本有驚人的相似。同樣是經濟長期低迷無法復甦,當年遭遇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如今則遭遇金融海嘯;當年遭遇關東大地震,如今則遭遇核電站爆炸;當年日本軍國主義藉機上台,為轉移國內矛盾,悍然發動侵略戰爭,如今則有右翼思潮重新抬頭,對外政策也愈來愈強硬,並多次發出戰爭威脅。日本會否重走當年的老路,人們拭目以待。

劉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