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美挑戰中國在緬地位

昂山淑姬領導的反對派在緬甸國會補選中大勝,乃意料中事,因為這是反對派和軍方各取所需的行動,所以不會有大衝突,美國也會利用這個樣板戲去解除對緬甸的禁制。

緬甸老將軍相繼退休,新一代將領明白到改革難免。今次補選不僅標誌着昂山淑姬個人政治生涯的轉折,也是東亞地區的政治力量重組,緬甸開放,美國會把握機會插手,中國和印度也全力競逐。

如果緬甸仍然是軍方主導,昂山領導的反對派合作,那麼中國將處於相對優勢,美國則一定參與,而印度的主觀意願是增加對緬甸的影響力,但形勢較差。中國和印度跟緬甸都有歷史淵源,也曾交惡,所以論歷史,中印不相伯仲。戰略含義而言,則中國更重視緬甸,而緬甸現時全國的共識是拚經濟、改善民生,對此,中國比印度佔優。

對於緬甸,中國是看中其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中國進口原油有八成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這個一千多公里長的海峽是世界貿易的咽喉,海峽最窄處只有三十多公里,而水深可供大型輪船通過的只有幾公里闊,一旦被敵對國家掌握,將嚴重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如果中緬油管和鐵路計劃可以落實,那在經濟效益和國家安全都是一大突破。

事實上,中國在緬甸有現成的優勢。緬甸位於印度之東、中國之西,恰巧接壤地區都是中印比較落後的地域;但相對而言,中國西南部的經濟力量遠比印度東部強,而且經營有年,人民幣廣泛在緬甸流通;在電訊方面,中國在緬甸的優勢亦非印度可以比擬的。

中國在緬甸的戰略利益比印度大,而經濟協助也比印度多,印度唯一比中國優勝的地方,就是對緬甸的民主運動比較支持,甚至因為支持緬甸學生運動而跟緬甸軍政府鬧翻,所以,昂山淑姬在緬甸政壇冒起,對印度而言是一項資產。中印在緬甸的角力,其中一個前提是緬甸的政治主導力量誰屬,如果昂山由反對派變成緬甸的主流力量,印度的形勢會較佳;但如果仍然以軍方改革派為主導,則中國的優勢遠大於印度。

由零開始 寸土必爭

對於美國而言,在緬甸是由零開始,任何增長都是紅利。美國重返亞洲,爭奪東亞,對緬甸是寸土必爭,而美國的優勢並非中國可以提供,因此美國可輕而易舉找到戰略空間。美國先插旗,再挑戰中國的優勢,印度則作為有限!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