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美國緬甸互動良好
去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與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淑姬通電話,之後派國務卿希拉妮訪問緬甸。希氏訪緬期間,會見了總統登盛等政府官員,同時會見了昂山淑姬。接着,美國宣布一系列對緬新措施和構想。從種種政治動作來看,美國對緬甸應該有新的取態。
着手推動關係正常化
希拉妮訪緬,標誌着美國開始調整實施多年的對緬單邊制裁政策,着手推動美緬關係正常化。這個進程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恢復美國對緬甸的正常外交關係,解除對緬甸的外交封鎖。一九八八年緬甸政局突變後,美國召回駐緬大使,把兩國關係降為代辦級。小布殊執政後,美國加大對緬甸的壓力,聯同加拿大、歐盟在聯合國和東盟等多邊外交場合封鎖緬甸。奧巴馬上台後,美緬關係出現轉機,緬甸高官獲准訪美,但由於美國國內的反緬力量仍然很大,而緬甸國內的改革動力仍未足夠,故希拉妮等到奧巴馬任期將要屆滿才訪問緬甸。
希拉妮訪緬是一個里程碑,她表示美國將重新派遣駐緬大使,而美國總統和官員也紛紛稱讚緬甸出現了進步曙光。國際政治向來有一個慣例,就是要發展關係,首先是好言相向,而美國對緬甸美言一番之後,更向緬甸送出大禮,默許東盟批准緬甸成為二○一四年東盟輪值主席國。
第二個層次是逐步減少對緬甸的經濟制裁。由於美國國會歷年通過了多項立法去制裁緬甸,故美國須逐步取消這些措施,因為這是立法行為,要取消須通過立法解除,大約要用上一年時間,但形勢非常樂觀。今年一月,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相繼訪問緬甸,顯示立法機關也認同白宮和國務院的政策。到了二月,美國發表聲明,部分解除《人口販賣受害者保護法案》下對緬甸的制裁,也同意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派團到緬甸作評估,對緬甸作有限度的援助。
第三個層次是對緬甸提供直接援助,以影響緬甸國內政情及其公民社會的發展。
雖然美國的對緬政策出現轉變,但基本政策仍是支持昂山淑姬。而美國對緬政策的改變並非一廂情願,緬甸國內的改革開始成形,尤其是去年完成大選並建立新政府,登盛政府也有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出台,昂山淑姬有了更大的政治活動空間。在美緬互相作出良性互動之後,美國才有較大的政策調整,而未來一年的走勢,仍然是相當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