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妮新年訪非 狙擊中國拓非洲

中國外交部有一個傳統,外長新年出訪的首個國家必定是非洲國家,以示中國對非洲的重視。如今美國也有樣學樣,國務卿希拉妮今年首次外訪便選擇了非洲多個國家。希氏此行是延續過往在非洲點火的做法,為的是狙擊中國在非洲的拓展。

中國與非洲的合作關係近年有長足的發展,非洲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資源輸入地,而非洲各國對中國的威權發展模式很感興趣,普遍認為在當今世界中國模式強於美式民主體制。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大增,引發美國極大的不安和警惕,過往將非洲棄若敝屣的美國也積極增加投入,甚至設立美軍非洲司令部。

希拉妮每次踏足非洲,言必提及中國,離間中非關係,鼓吹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說甚麼非洲應該警惕那些「只與精英們打交道的朋友」,「我們不想中國損害非洲良好的管理職能」。在她的煽動下,非洲多國陸續掀起排華風潮。

去年贊比亞總統選舉,以反華著稱的反對派領袖薩塔以四成三的得票率當選,而友華的時任總統班達卻未能連任。薩塔當時就以「中國殖民論」作為競選主軸,稱中國「掠奪」贊比亞的資源並在贊國「傾銷商品」,甚至提出「一旦當選就和台灣建交,與中國斷交」、「驅逐中國商人」等激進選舉綱領。

爭奪資源 圍堵外儲

奧巴馬政府制訂圍堵中國的全球戰略,不僅在東南亞,連非洲也不放過。只要有中國利益的地方,美國都要插一腳。蘇丹當年奉行親華政策,被美國視作眼中釘,最後因達爾富爾問題被肢解。新成立的南蘇丹迅速倒向西方,請求美國派兵剿匪。

去年十一月,美國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卡爾森在出席中美第五輪非洲事務磋商後表示,他向北京傳達了一個訊息,即在非洲事務中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參與者,做出負責任的姿態」。言下之意,中國在非洲應該尊美國為老大,不能自行其是,否則就是「不負責任」。

美國在非洲狙擊中國,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與中國爭奪資源、能源,二是圍堵中國的外匯儲備。非洲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未經大規模開發的處女地,擁有豐富資源、能源及龐大市場,西方過往對非洲實行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給當地民眾帶來深重災難,如今看到中國在非洲順風順水,自然心不甘情不願。

另外,如果中國在非洲投資碰壁,亦有利美國逼中國增購美債。美國可謂處心積慮,既不允許中國購買歐美高科技產品,又不准中國企業在美國收購戰略性企業,如今還要逼中國退出非洲。華府的計謀若能成功,中國龐大的外儲只能投資美債,繼續為美國的金融霸權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