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美國向伊朗進行心理戰

本欄過去數月對伊朗局勢的評論,傾向不相信美、歐或以色列會向伊朗動武,就算外國許多評論言之鑿鑿,認為以色列會在聖誕時動手,本欄仍然不相信會真打。二○一一年即將過去,美、歐、以軍隊絲毫未動,軍事行動之說,可以判斷是一場政治恐嚇。而美國宣布即將推出新一輪的經濟制裁,其實也再次證明所謂軍事行動只是煙幕,因為代價實在太大;經濟制裁的影響在可控範圍之內,對美國而言比較可取。

制裁措施靠嚇居多

美國準備推出的制裁,名目上是非常厲害,如果真的全數推行,伊朗經濟將立刻垮台。所以,伊朗高層馬上強硬回應,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美國建議的制裁措施,都是針對伊朗的石油出口,一是對伊朗石油予以抵制,二是制裁跟伊朗中央銀行有往來交易的公司。由於購買伊朗石油的公司都要跟伊朗中央銀行結算,因此這其實是變相的石油禁運制裁,而石油收益是伊朗的命脈,一旦無法賣油,伊朗已經疲弱的經濟肯定一命嗚呼!

美國這些建議,完全付諸實行的機會不大。本欄判斷,大概和先前美以聯手空襲伊朗的說法一樣,都是靠嚇居多,因為一旦全數推行,會有許多後遺症。首先,伊朗不會坐以待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是伊朗回敬美以的對策。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產油國家油輪出海必經之路,控制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石油供應。美國當然不甘示弱,海軍馬上表示有能力應付伊朗的封鎖行動。雙方雖然沒有明言,但由封鎖到反封鎖,意味着美伊會有正面的軍事衝突,這又回到本欄之前的分析,中東全面開戰,美國以至全世界要付出的代價將非常巨大。

而另一個問題更為實在,伊朗作為全球第三大石油出口國,對伊朗實施類似禁運的行動,影響有兩方面,供油國固然有斷絕財源之嘆,但對用油國也有打擊。而全球石油市場是一個單一市場,就算不是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也會受到衝擊,因為供應大減,油價自然上升;而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轉向其他產油國搶購,油價亦會上升,對美國的衝擊,用常識來判斷,也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明年是美國大選年,奧巴馬的選情並不樂觀,一定不會冒石油飆升到一百六十美元一桶的風險,故禁運之說只是美國向伊朗施壓的手段。伊朗經濟疲弱,加上通脹嚴重,美國再搞一些恐嚇的小動作,伊朗幣值江河日下,經濟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