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新歐洲英法德各懷鬼胎

備受世界關注的歐盟峰會塵埃落定,「新歐洲」囊括了不包括英國在內的原歐盟的二十六個國家,原歐元區十七國和歐盟九國組建財政聯盟。由於英國拒絕在「新歐洲」的協議上簽字,被拒諸門外,成為「棄婦」。

今次歐盟峰會表面上是解決歐債危機,實際上是內部一次重大重組,即英法德三大國博弈的舞台。英國拒絕加入「新歐洲」,再次「光榮孤立」,正是不願為德法兩國擺布。按照新條約,「新歐洲」內部實行統一的財政紀律,但由於德法的經濟較英國的比重大,英國若加入,相當於要接受德法領導。最重要的是,英國一直希望在歐洲內部處於超然的調和人地位,而新盟約徹底封死了英國的後路,故英國選擇寧可不參與。

然而,卡梅倫此次決策並不見得就是特別高明,因只會加深歐盟各國對英國只顧自身利益、無視歐元區生死的形象,使英國在歐盟失去朋友。國際金融業者可能會決定停止在英國的投資,而在蘇黎世或法蘭克福增僱員工,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將一落千丈。

長期以來,德法對英國在歐盟扮演的角色極端不滿,認為英國只願享受歐盟利益,不願承擔責任。除了堅持交納與本國經濟水平不符的、較低的歐盟成員費之外,對歐盟所有的重要決定,英國幾乎都表示反對。英國成為歐盟內部的「壞孩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英國退出後,德國順理成章獨攬「新歐洲」的大權,實現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卻有被指為「第四帝國誕生」,用經濟手段完成當年希特拉沒有實現的目標。在希臘、意大利及西班牙,反德之聲不絕於耳,德國人能否實至名歸成為「新歐洲」領袖,關鍵還要看在今次歐債危機中能否大公無私。

卡梅倫掉進陷阱

而法國的目標是試圖建立以歐元區國家為基礎的歐洲內陸核心,由法國話事,並將英國排除在外。法國一直不將英國視為歐盟一分子,前總統戴高樂更兩度否決英國入歐。此次卡梅倫拒簽「新歐洲」協議,可能正中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下懷。可以說,卡梅倫掉進薩爾科齊預設的陷阱裏,但德法的雙頭車如何並駕齊驅,恐怕也是高難度的政治問題。

「新歐洲」啟航,英法德都聲稱自己是勝利者,但是誰笑到最後,誰就笑得最好,在這場決鬥中,究竟誰是真正的贏家,還有待時間檢驗。

劉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