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全球中等強國愈來愈多

G20現已成為全球合作最重要的組織,由G8發展到G20,其實是標誌着全球權力布局的重大變化,其中一端是大量中等級強國冒起,它們在地區上通過國際組織取得廣泛的影響力和認同,然後再問鼎國際事務,而G20取代G8,就是這個變化的後果。

中等強國最初出現在二戰之後,加拿大是典型的例子。加拿大的力量固然跟美、蘇相去甚遠,就算跟英、法等老牌大國也有一段距離,所以,加拿大走的是中等強國的道路。這個中等強國的概念,不是傳統上單以土地面積、人口、經濟或軍事力量等實力來排名,除了這些硬實力的指標之外,中等強國在某些功能上於國際舞台上獲得特殊的待遇,尤其是話語權。到了五十年代後期,德、意、日開始擺脫戰敗國的命運,重新進入國際社會,開始以中等強國的角色發展其外交活動。這三個國家基礎好、底子厚,中等強國不過是他們的踏腳石,尤其是德、日,很快就升班到大國、強國的行列。

以現時國際格局而論,最典型的中等強國,包括印度、印尼、伊朗、埃及、巴西和墨西哥等。而最新加進所謂中等強國的條件,就是強調能體現本國的利益和履行國際的責任,以及在國際社會的特殊功能作用,例如在地緣上有某些功能,在天然資源上有關鍵的作用,資金或某些特殊因素的優勢,引伸之下,可以再包納西班牙、南韓、巴基斯坦、阿根廷、南非、尼日利亞、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

這些中等強國進軍國際事務的捷徑,多是通過地區組織扮演龍頭角色。例如,沙特作為海灣合作委員會的首席國家,積極推動海灣國家合作朝縱深發展;印尼之於東盟,積極扮演發動機的角色;埃及以阿拉伯聯盟老大哥的身份自居;南非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龍頭等等。這些中等強國都在地緣政治上有其地盤,積極參與地區事務,並且肩負起一定的維持地區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任。

傳統大國尋求協助

這些中等強國首先要建立起自己的權力基礎,為一眾小國打拚出頭。對於小國而言,跟這些中等強國打交道,討價還價之處更多,所以他們也樂得左右逢源,周旋於大國和中等強國之間。當中等強國羽翼漸豐之後,就把目光投到國際事務。再加上傳統大國歐美不爭氣,更需要這些中等強國協助,此風一開,將有更多有點本錢的國家自立門戶,定位為中等強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玩上一手!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