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領巾分紅綠 誰為教育定黑白

西安市未央區某小學近日爆出的「紅綠領巾風波」,折射出在急功近利的社會大環境下,內地教育早已失去最根本的育人理念,孩子們的心靈從小已受世俗功利侵蝕。

該校規定,小學同學領巾分紅綠兩種,老師眼裏的好學生戴紅領巾,凡是調皮搗蛋、不聽老師話的同學,都要戴上綠領巾,不僅校內要戴,上學、放學都要戴,否則當犯規,要接受懲罰。有教育學者直斥,將學生分等級,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形容此舉是「教育軟暴力」。事實上,有關措施不僅令學生尷尬,家長憤怒,更引起社會公憤,校方日前被迫收回成命,並作出道歉。

按照《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綠領巾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地也曾出現過,這種師出無名、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的歧視行為,竟屢屢在以育人為本的學校出現,可見中國教育確實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事實上,等級觀念在內地教育界愈來愈明顯。學校有重點校、普通校,班級有重點班、普通班,學生則有特優生、良好生、普通生、差等生,等級分明,壁壘森嚴。學習是為了考高分,考高分是為了上好學校,上大學是為了好工作,好工作是為了高收入,當大官。

馴服工具 升官發財

功利化目標環環緊扣,扭曲了學生的道德觀。學校早已偏離了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的正軌,淪為摧毀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人格的學店,培養出來的多是些對權貴唯唯諾諾,只知升官發財的「馴服工具」。

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而孩子的自尊心又恰恰最容易受到外界傷害。紅領巾帶給孩子們的是集體的榮譽、歸屬感,以及平等的價值觀;而綠領巾給同學們留下的可能是屈辱、疏離、被排斥,和別人不一樣,乃至低人一等的感受,甚至是永久的心理創傷。

美國哈佛大學五十周年華誕慶典上,當被問及甚麼最令該校引以為傲時,校長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養了六位總統和三十六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最重要的是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這番話,足以讓中國的教育官員和校長專家無地自容。

辛亥革命百年,梁啟超當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的感慨又被提起。然而,當一個社會是非標準、價值觀念被完全顛倒,青少年個性的自由發展受到人為遏制,無法透過學校教育達致人格和質素的完善時,這樣的國家還可能富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