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以色列無法一硬到底

以色列政府及其政治領袖的死硬作風和政策是以色列的最大敵人,這是西方社會的公論,尤其是整個中東的權力重新洗牌,土耳其和埃及由親以色列變成利用以色列作為謀取地區影響力的踏腳石,以色列就更形孤立。這個問題,不只西方的自由派察覺得到,以色列其實早已響起了政治警報,所以才大力向美國政界游說。但美國政府有其政治議程,當美國的國家利益跟以色列的國家利益不一致時,美國利益一定先行,以國的游說也變成逆風而行,事倍功半。

跟哈馬斯達成協議

當以色列仍然擺出強硬姿態,內塔尼亞胡政府卻跟哈馬斯達成以囚犯換戰俘的協議,讓人感到中東和平出現曙光。雖然換俘過程雙方都有許多言語攻擊,兩國人民也有大量批評,但此舉肯定是正面積極的動作,對以色列的政策有重要預示作用。

那些雜音,其實都是毫無新意的例行批評,例如以上千名囚犯去換一名俘虜,代價是過於巨大,而以優厚條件去交換一名俘虜,其實是鼓勵哈馬斯綁架更多以色列士兵來作為政治勒索的手段。這些老生常談,其實總會出現在類似的談判交易。以色列肯冒着這些指控來進行換俘,其實證明以國政府背後是有更大的政治動機。有評論認為這是士兵家人示威抗議的結果,但以國頂住這些壓力多年,早不換遲不換,選擇現時去換,自然事必有因;而在以色列國內的政治生態,一名士兵家人的動員,根本影響不了國策。

今次事件的重點,不是人數和當事人的身份,而是以色列的談判對手是哈馬斯。哈馬斯被定性為恐怖組織,一直都不是以國的談判對手,以國的一貫政策是只和阿巴斯政府交手,今次肯和哈馬斯做交易,政治含義遠超一個對一千個這些數字。

英國廣播公司今年度的國家形象調查,以色列跟上一年的調查結果一樣,排行尾四,正面支持度只得兩成一,遠遠落後於前面的國家。最後四國是自成一組,以色列之後是巴基斯坦的一成七,北韓和伊朗並列一成六的包尾。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北韓、伊朗「稱兄道弟」,那又有甚麼國家形象可言?更諷刺的是,其餘三國都是被美國列為跟恐怖活動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國家。

要在國際擺脫困境,要在地區權力洗牌中維持關係,以色列恐怕無法一硬到底,真心也好,假意也好,始終要做點緩和工夫!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