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千囚換一兵 以色列穩賺不賠

以色列小兵沙利特身價不菲,一個人抵得上巴勒斯坦一千零二十七名囚犯。為了救他回家,以方釋放逾千被囚巴人,總理內塔尼亞胡受盡質疑謾罵。其實,精明深算的內塔尼亞胡,又哪會做虧本生意?

以巴交換俘虜,加薩和西岸恍如過節般喜氣洋洋,幾十萬巴人歡呼慶祝「英雄」、「戰士」歸來,親人相聚,劫後重逢,笑中有淚,相比之下,以色列氣氛凝重得多,相信除了沙利特親友,沒有多少人家高興得起來。以色列分兩階段釋放的逾千巴人,其中有近三百名恐怖襲擊罪成而被判終身監禁的重犯,更有哈馬斯高層,釋放這批人,無異放虎歸山。前車可鑑,以方歷年放走的逾七千巴人囚犯,三分二重臨以色列施襲,一百八十多人因此遇害。在以人眼中,受害親人血漬未乾,兇手卻可逍遙法外,真是椎心之痛,天人共憤。何況,這不是變相鼓勵巴方擄挾人質開天索價嗎?以方手上還有五千巴人囚犯,大多是哈馬斯成員,既然以兵矜貴,哈馬斯再多擄五人,大概也就完成拯救同志的任務了。內塔尼亞胡政府換俘之舉,遇到重重阻力,反對者告到法庭,右翼分子形容換俘之日為以色列歷史黑暗一天,不難理解。

以色列奉行不棄一兵一卒政策,不惜代價拯救俘虜,早有先例,哪怕與不承認以色列的「恐怖組織」打交道。一九八三年,以方曾以四千六百名巴人囚犯,換回六名以軍士兵,約等於七百六十六囚換一兵,自然不比價值千囚的沙利特巴閉,但原則卻是一樣的。沙利特五年多前在加薩被哈馬斯俘虜後,以方一直竭力營救,軍事行動和談判雙管齊下,哪個總理都一樣,輪到內塔尼亞胡,他也只是貫徹國策而已,好教將士不寒心,鞠躬盡瘁報效國家。

然而,內塔尼亞胡和哈馬斯的換俘時機,卻耐人尋味。巴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不理以美反對,單方面尋求以獨立國家地位加入聯合國,贏得國際支持,聲威大振,成為未來與以方談判的新籌碼。以色列偏就讓哈馬斯攞彩,殺一殺阿巴斯氣燄。哈馬斯儼然巴人英雄,阿巴斯變得灰溜溜。今次換俘成事,斡旋的埃及和土耳其居功不小,以色列盼與埃及新政府建立良好關係,又想與土耳其修好,不免要賣一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