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百強帽子 身披貧困外衣

內地官場無奇不有,近日公布的二○一一年度全國百強縣名單中,居然有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入圍,集貧富於一身,凝強弱於一體,如此矛盾的混合體,便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有趣的是,位居全國百強縣第十二位、西部的內蒙古準格爾旗,竟然還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中。該縣自一九九六年財政收入突破一億元大關以後,便從此突飛猛進,到去年,全旗國民生產總值近六百億元,年財政收入完成一百五十億元,富甲大西北,但至今仍享受國家級貧困縣的待遇,每年享受國家的財政補助。

同樣一個縣,頭頂富帽子,身穿窮大衣,表面看來雖然很荒謬,但如果知道中國官場的潛規則,其實也很正常。對地方官來說,百強縣是面子,是榮譽,是政績,是誇耀的資本,也是升遷的籌碼,這頂閃閃發光的富帽子,有條件要爭,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爭,沒有實力弄虛作假還是要爭。

而貧困縣這身大衣雖然並不光彩,但不僅可以少交稅收,在財政轉移支付上還可享受額外補助,至於土地政策、項目確定等多個方面,累計起來的利好難以估量,甚至意味着可以剋扣民眾福利、拖欠教師工資。這件並不好看的外衣下隱藏着巨大利益,豈能不要?

好處兼得 便宜均佔

正是因為有如此多好處,國家級貧困縣已不是評出來,而是跑出來的。國家級貧困縣的具體名額分配和評定,變成了稀缺資源,需要各省行政裁決。搶到國家級貧困縣待遇的,歡天喜地開慶功會,搶不到的,則是哭天搶地如喪考妣。

百強縣的面子和政績有了,貧困縣的實惠也撈到了,兩方面好處兼得、便宜均佔,地方官們忙得不亦樂乎。事實上,無論百強縣的評比,還是貧困縣的評選,都已淪為金錢遊戲,真正受益者是評選單位,他們以此為誘餌,收取各方進貢,年年滿載而歸,大發橫財。

問題是,如此公然的弄虛作假,瞞上欺下,豈不是侮辱老百姓的智慧?而國家扶貧辦幫富不幫窮,又是如何盡到扶貧助困的責任呢?這樣的政府部門又有何公信力可言呢?國家級貧困縣的評選,背後又藏有多少腐敗呢?

當局口口聲聲要科學發展,但在評比方面,卻仍然唯GDP論英雄。其實,百強縣的人民,又有多少是真正幸福的呢?以準格爾旗為例,雖然是富甲大西北,但當地資源開發破壞了水源、土壤、空氣等生態環境,老百姓的生活質素反而不斷下降,身體健康更是每況愈下,這樣的百強縣對老百姓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