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涉研瘦肉精銷全國

內地瘦肉精豬屢禁不絕,湖南岳陽早前破獲新型瘦肉精案,拘捕八人,案件涉及浙江、福建、湖南三省。當局昨披露案情,指其中一人為浙江大學教授,還從該教授處查獲一千五百公斤有問題飼料。內地媒體調查指,浙江大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外國引入瘦肉精,再自行研發,撰寫論文大力推廣其功效卻隱瞞其副作用。網民譏諷,浙大教授研製瘦肉精技術高超;直斥該校引進研製瘦肉精,禍害百姓。

岳陽警方早前在福建龍海市一飼料公司生產的豬飼料中,發現瘦肉精成分苯乙醇胺A,逮捕該公司總經理、財務總監等五人,再在浙江的飼料經銷商處查獲一千三百公斤問題飼料,又從浙江大學教授鄒某處查獲一千五百公斤問題飼料,當局未公布鄒某全名及所屬院系。據農業部去年底公布的瘦肉精品種目錄,共有十六種,包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苯乙醇胺A在內地屬首次發現。

內地媒體報道,業界多年前已認為瘦肉精最早是由浙大教授推介的。據悉,浙大飼料科學研究所的產品在二○○○年已遍布內地二十多個省市,總產值逾三十五億元,還扶植了一大批年產值數億的飼料企業。

農業部七五重點課題

前西南農業大學博士李鳳英稱,瘦肉精事件本質上是一次學術腐敗。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業部將瘦肉精研究推廣,視為七五重點課題之一,幾乎所有農業大學都投入大量資源研究,對瘦肉精技術的市場化前景有無限憧憬,若有人說出有副作用,會被視為不識時務。

《國際金融報》報道,浙大飼料科學研究所一名教授當年被視為把瘦肉精引入中國的功臣之一,他被另一媒體問及為何明知瘦肉精有毒仍引入中國時,曾表示:「我們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調。如果在論文中介紹副作用,我們的論文就發不了」又稱:「帽子全扣在我們頭上,這不合理」他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已有人研究瘦肉精,直至九四年才發現瘦肉精對人體有害,強調他們只做研究,並沒有推廣。

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