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核安非易事 經濟效益難計算

日本福島核輻射洩漏危機仍然嚴峻,日前於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部長級會議,集中討論核能安全問題。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呼籲進行全球性的核安檢查,防止核災再度爆發,他坦言由於IAEA缺乏實權,改善核安要靠各方自動自覺。

天野之彌語重心長表示,制訂最完善的核安全標準當然重要,但若這些標準未獲貫徹執行,這實在無補於事,天野之彌受訪時不諱言,他不排除IAEA維持核能安全的權力,會被提升至當局在防止核擴散方面享有的水平。

IAEA於部長級會議召開前發表的一份專家報告,正好充當天野之彌言論的注腳。報告批評,福島核災發生前數年,日方未有遵守IAEA頒布的一系列安全指引和建議,言下之意,就是自發改善核安全的做法存有明顯漏洞。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傾向自發改善核安,不無主權和國安方面的考慮。問題是,核能發電始終是一門生意,講求成本效益,若IAEA將核安標準訂得太高,所涉及的額外安全措施肯定令核電廠營運商成本大增,一旦變成蝕本生意,還不是要政府包底!各方對擴大IAEA維持核安的權力不感興趣,令人不感意外。

如何永久並妥善地儲存核廢料,是人類當前一大難題,也是談論核能安全時無法迴避的問題。美國本土七萬二千噸核廢料,分布在境內卅五個州,當中四分之三儲存在核廢料池,美國政府卅年前承諾為民用核設施興建永久儲存廢料,但一直沒有下文,於內華達州尤卡山脈興建此類設施的計劃最終被擱置。

核廢料池一旦因天災受損,隨時釀成類似日本福島核輻射洩漏的巨災。IAEA在制訂新核安標準時,相信不會遺忘這些危險程度不下於核反應堆的廢料池。正因核廢料數量愈積愈多,將它們存放在核電廠周邊範圍也好,或運往其他偏遠地區也好,確保廢料池正常運作的開支只會不斷增加,營運商不得不將之計入核能發電成本內。

觀乎德國斬腳趾避沙蟲放棄核能,仍要在今後數十年甚至一百年,不斷投入資源於廠房所在地進行清理,核能發電是否符合經濟效益,值得深思。若核廢料處理技術原地踏步,再計算攤分到未來幾代人頭上的核安支出,核電似乎只是一種「賺頭蝕尾」的產能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