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頻洩漏 中南海四面透風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但沒想到有媒體在前日已提前曝光。數據提前洩漏使得統計局發布會變成一場毫無懸念的宣讀會。核心經濟數據屢次提前曝光,已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安全和統計部門權威性的毒瘤。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統計數據的洩密不止一次地發生。早在去年六月份,一位央行經濟學家以發表個人觀點的方式,公布了一組五月份宏觀數據,其中包括市場極度敏感的CPI,以及五月份出口數據。這組數據與兩天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高度相似,其中CPI更是絲毫不差。至於傳媒未卜先知,百分百「預測」到中國宏觀經濟數據的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經濟數據不僅關係國計民生,也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經濟數據的洩密極易引發金融市場動盪,誘使投機資金大肆套利,而對相關企業也不啻是一場災難。事實上,伴隨着每次宏觀經濟數據洩密,權貴和金融大鱷們便在股市和匯市上興風作浪,攫取暴利,公平博弈的秩序被打破,市場配置資源的規律失守,普通投資者則血本無歸,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蕩然無存。

內鬼作怪 套利發財

中國經濟數據洩密造成國家巨額損失,早有前例。中國鋼鐵協會在海外進行鐵礦石談判,由於內奸頻頻洩漏中國談判的底牌,導致中鋼協盡失談判底牌,陷入被動僵局。在短短六年之內,中國鋼鐵企業因鐵礦石上漲因素,就多支付七千億元,相當於同期中國鋼鐵企業利潤的一倍多。再譬如,當年中國匯率改革,有領導人聲稱人民幣升值將「出其不意」,但事實上在匯改出台前一天,國際外匯市場已出現異動,一些權貴公司早已藉消息炒作套利。

面對宏觀經濟數據一而再、再而三的洩密,國家統計局只給予口頭譴責,聲稱「正在按照相關的規定和程序進一步了解和處理這件事情」,類似的答覆一再重複,早已讓民眾的耳朵起繭,誰也不知道查處到何種地步,又有誰受到查處,調查機構又為何如此無能?

事實上,洩漏重大宏觀經濟數據和核心機密者,肯定是內部人士,甚至不排除是級別很高的官員。現在的政府官員早已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人民幣服務,他們心中只有小家,不顧大家,只要有機會發財,完全可置國法於不顧。不久前遭查處的廣東中山市前市長李啟紅,便是一個內幕交易的典型。

中南海四面透風,無密可保,暗藏的內奸為數不少,小奸出賣國家機密謀利,大盜裏通外國,裏應外合,甚至執行外國主子的命令,將國家財富與主權拱手相讓。有人說,清末只有一個李鴻章,現在則是遍地李鴻章,可謂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