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寰球:是非洲還是美國的奧巴馬

美國外交政策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擺動,隨着中東和北非的政治動亂擴散和持續,這種矛盾更為凸顯,尤其是美國被迫對重大核心價值作出犧牲而遷就現實利益時,白宮和國務院就更加難堪和狼狽,要挖空心思為自己的政策辯護。

對於和非洲有特別關係的奧巴馬而言,他的身份更加尷尬。美國一直自視為推動全球民主運動的堡壘,而奧巴馬又有非洲血統,所以,走上街頭抗爭的北非群眾,自然對奧巴馬有特殊期望,希望他可以挺身而出,站在示威者的背後推動整個民主革命。但整體而言,奧巴馬卻是令這些企圖推翻專制政權的示威者非常失望。

不敢向示威者靠攏

本欄在突尼斯革命發生時已經判斷,這次革命和之前由美國在背後策動的顏色革命不同,因為顏色革命是要把親俄的東歐和中亞國家轉為親西方,但北非的現政權大多數是站在西方陣營,所以美國不會沒事找事,支持示威者去拆自己的台。這個分析框架是對的,但事態的發展卻非本欄始料所及。長期經濟落後和社會不公令民眾非常不滿,不是這些專制政權可以控制得住,就算美國這砝碼在權力天平上向這些政權押下去,也無法取得平衡。

美國在埃及的示威浪潮中已是搖擺不定,由最初企圖棄車保帥,逼年老的穆巴拉克落台,以保持親美的權力核心繼續執政,到最後害怕穆斯林兄弟會上台而和示威者保持距離,強調和平和理性表達訴求。到巴林以極血腥的武力鎮壓示威者,美國也是視若無睹。埃及和巴林在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有其重要意義,美國第五艦隊駐在巴林,負責中東防務,而第六艦隊的防區是地中海,這兩支艦隊相距甚近,而且第五艦隊編制較小,但為何一定要一分為二,並由兩個指揮官分別指揮?其中最大關鍵,就是蘇彝士運河。蘇彝士運河如果暢通無阻,那地中海和中東是一氣呵成,上下呼應;一旦運河封鎖,則地中海和中東被切成兩截,首尾不能呼應。為防患未然,兩支艦隊才分開指揮駐防,而埃及和巴林就是美國海軍布局的兩大戰略要點。奧巴馬投鼠忌器,當然不敢過分向示威者靠攏。

與卡達菲難捨難離

此外,沙特是美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國,利比亞則和美國媾和,並全力打擊極端伊斯蘭分子,美國與沙特皇室和卡達菲自然難捨難離。

美國官員有一大堆美麗的外交詞令用來掩飾其狼狽,最近更有精警之作,他們說奧巴馬既是奧巴馬,也是美國總統,而美國總統的身份行先。所謂總統身份行先,也就是美國利益行先的化身,非洲的奧巴馬只是老二。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