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貴子女受照顧 貧民子弟有誰憐

內地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但權貴子女處處佔先,當官的甚至可以冠冕堂皇地打報告,要求「組織照顧」未畢業的子女進入政府捧金飯碗,而貧民子弟在社會上撞得頭破血流也無人憐惜。

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長曹長青臨退休之際,向市委書記打報告,聲稱「一輩子為黨工作,從未向組織要求任何幫助處理私事,今次面臨退休,希望組織能夠給本人兒子就業提供照顧」。曹長青申請照顧的報告,分別得到市委書記、正副市長的批示同意,一路綠燈,令其還在大學唸書的兒子,順利獲得經特批的市財政局公務員編制。

當農家子弟在公務員考試的獨木橋上奮力拚搏之際,局長大人的公子卻在書記市長的一紙批文之下,拿到了金飯碗的入場券,這是何等的不公?更可怕的是,這一事件的前前後後、當事各方都表現出「正大光明」和「理直氣壯」。

和常見的以權謀私、裙帶關係走後門不同,曹長青並沒有偷偷摸摸地求門路、託關係,而是以堂而皇之的「組織程序」給自家兒子謀官差,把一紙「請組織上給予關心照顧」的報告遞交給市委書記;市委書記收到報告後,也並沒有遮遮掩掩地將這件事「私了」,而是大大方方地開了個市委常委會,正式研究決定。

特權氾濫 佔盡便宜

如果說曹長青對國家和人民作出過卓越貢獻,譬如為保衞釣魚島獻出生命,或者探月失敗命殞太空,國家給其子女照顧安排工作,還算合情合理,但曹長青不過是一個縣市的人事局長,在公僕崗位上吃香喝辣,並沒有任何突出的貢獻,憑其麼他的兒子要得到照顧,而且還要市委書記開會研究呢?

看來,按照曹長青和批示首肯的書記市長們的邏輯,讓官員子女享受特權是理所當然的,是合理合法的,讓他們佔便宜、抄近道,佔據要職肥缺,才是符合「規矩」的做法。當偷偷摸摸的特權演變成正大光明的福利,當「開後門」演變成「走前門」,當違反國家法規、對權貴子女特殊照顧的做法,能夠通過市委常委會坦然討論、通過並付諸實施,這意味着中國已邁進了特權社會階段。

官二代受盡照顧,窮二代無人搭理。在浙江台州,早前有三名不到二十歲的少年相約自殺,其中兩人身亡,讓人唏噓。悲劇中的三人都是農民工的後代,從小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受盡社會的白眼,小小年紀就嘗盡世態炎涼和社會不公,對生命失去憧憬,對前途失去信心,這樣的悲劇在中國無日無之。如果這三名少年生長在官員家庭中,有一個當局長的好爸爸,挑一份舒適的工作,他們難道會厭世輕生嗎?權貴子女眾人愛,貧民子弟有誰憐?這既是對社會不公的控訴,也是對當今時代的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