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辦希魔展覽 盼民眾正視歷史

德國辦希魔展覽 盼民眾正視歷史

今年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五周年,德國新一代對國家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歷史,相信不如老一輩那樣深刻,德國要健康地重建國家形象和民族身份,絕不能忘記那段慘痛歷史,但比這更困難的,是如何誠實面對國家不光彩的過去。

德國一個以希特拉作主題的展覽,前日於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揭幕,大批民眾於開幕當日進場,一睹近千件珍貴展品,除了歷史相片、影片、軍服、書籍和報刊,還有納粹時代的玩具、紙牌和教會織錦等難得一見的物品。

那些於納粹時代平民百姓家中出現的玩意,看似無甚重要性,但在主辦單位眼中,此類印有和繡上納粹徽號的物件,實有助戰後一代認識納粹黨興起背後的社會面貌。展覽策劃人之一塔默表示,這些從民間蒐集得來的用品,多少反映社會自發參與的一面,他認為,沒有民眾在背後的希特拉,是個平凡人。

塔默並非第一個有這種看法的人,多年來不少歷史學家認為,德國民眾要為納粹勢力的冒起負責,但塔默相信,回顧過去半個世紀,沒有比當下更適合帶出這項訊息的時機。近年德國極右勢力愈加猖獗,民間排外之聲有增無減,最新民調顯示,三分之一德國受訪者表示,面對惡劣的就業環境他們寧可將外國人送回家,而六分之一受訪者指猶太人影響力過大。

一些德國精英分子也發出類似聲音,德國銀行家扎拉青於名為《德國自取滅亡》的著作中表示,回教移民族群不斷擴大,德國人遲早淪為少數族群,在過分強調政治正確的德國社會,部分民眾對扎拉青勇於表達個人見解的做法表示欣賞;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早前更公然給民間排外情緒撥火,指德國不需要那些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國家移民。

主辦單位展出一些集中營兒童所寫的信件,並於展品旁邊附上說明,上面寫着:「希特拉之所以能夠實行其軍事和種族滅絕目標,是因為有軍方和經濟精英分子支持他開戰。」館內也騰出一個角落,介紹木匠埃爾澤行弒希魔不遂被吊死的事迹,以證明「納粹魔力」並非無可抗拒。

一位女性參觀者坦言,她父親曾是希特拉青年團的成員,埃爾澤行弒希魔的事迹,令她對上一代的事情更感大惑不解。雖然展覽擴闊了參觀者的視野,但面對遙遠和黑暗的納粹時代,他們顯然需要更多時間來衝破情感上的障礙,促進自己對這段歷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