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每天堵車五小時 北京交通病不輕

中秋節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小雨,使北京陷入癱瘓。所有環線道路、主要大街、進出北京聯絡線、交通樞紐等出現不同程度的堵塞。市區晚上高峰期擁堵路段峰值逾一百四十條,已經超過今年年初因大雪造成九十餘條擁堵路段峰值的紀錄。

堵車已成為北京的國際形象,平均每天擁堵時間已超過五小時,市民每天上下班花費的時間平均高達三小時。尤其是住在郊區的居民,每天早上天沒亮就要起床擠巴士,晚上天已黑還未到家,一天下來身心俱疲。

國際媒體一提到北京,首先想到的不是奧運,而是夢魘般的堵車。美國《華爾街日報》乾脆將北京形容為世界最大的停車場,寸步難移的感覺就像是一場噩夢。北京由於路少車多,已成為世界上交通最為擁堵的城市之一,其糟糕程度堪比印度的新德里或俄羅斯的莫斯科,是美國最大「堵城」洛杉磯的五倍。

北京堵車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今次中秋節前超級大堵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外地汽車蜂擁進入北京,到各大部委公關送禮,雨天路滑加劇了交通堵塞。但從根本上說,北京交通堵塞,病根在於城市規劃失當、公共服務缺乏、產業發展失衡所致。

北京目前私家車已高達四百五十萬輛,而且仍然按每周一萬輛的速度增長,到年底將突破五百萬輛。城市道路規劃和建設再迅速,無論如何也跟不上私家車的膨脹速度。更可怕的是,汽車是中國支柱產業,單單北京地區就雲集了諸多汽車製造廠,為了照顧這些利益集團,當局還不斷出台優惠政策,鼓勵民眾購車。

只重眼前 不看後果

這進一步助長了私家車數目的膨脹,使堵塞成為北京交通難以治愈的癌症。這種只重眼前、不看後果的汽車發展模式,與當初「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同出一轍。當中國正在為經歷愈來愈洶湧的汽車潮而歡欣鼓舞之時,汽車文明中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消費擴張等問題迅速到來和惡化,也開始讓中國人品嘗其中的滋味。

另一方面,單中心、攤大餅的城市擴張模式,也是北京擁堵重要原因。雖然北京致力於建設多中心的新城,但上下班人流和商業區人流多集中於三環以內,二環路內的面積僅佔市區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卻集中了全市交通量的百分之三十,如此一來,又怎能不堵?每天早上城外人湧入城內,而每天下午又從城內一窩蜂湧向城外,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人流、車流,自然堵得嚴嚴實實。

從目前的交通、氣候和水資源情況看,北京早已不堪重負,當局採取的所謂「治堵新政」,也是治標不治本,發展下去只會更加惡化,惟今之計,只有遷都一條路,這是北京新生之路,也是驚險一跳,但誰有這麼大的魄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