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深圳官多為患 改革名不副實

深圳一直被認為引領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是全國的排頭兵,但沒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深圳市進行大部制改革之後,反而官多為患,行政效率低下,所謂的改革,只是換湯不換藥。

據內地媒體報道,深圳市進行機構改革後,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除了一把手之外,還有十一個副主任、六個副巡視員、一名機關黨委書記、兩名擔任下屬中心主任的黨組成員,形成一正二十副的龐大機構。文體旅遊局全部領導數量達到十五人,市場監督管理局領導班子也達到十三人。

深圳市所謂的大部制改革,機構表面上縮小了,但官職卻過度膨脹,愈改愈多。每一名副局長都要配一輛專車,都要豪華辦公室,辦公成本不僅沒有降下來,反而繼續攀高。副局長如此之多,人浮於事,辦公效率更低,而且官場內部的傾軋也更趨激烈。

大部制改革,本意是精簡機構、精簡人員,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經費,但沒想到光拆廟不減菩薩,新瓶裝舊酒,根本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執政能力大打折扣。較早之前,東部華僑城發生重大事故,導致多人傷亡,便是一個警號。

在現時官本位的體制下,萬般皆下品,惟有當官高,有權意味着一切,當官可以雞犬升天。在深圳這樣的地方,公務員待遇極好,尤其是那些當了一官半職的,一個月少說有幾萬元的各種收入。

照顧官員 辜負百姓

更有甚者,很多烏紗帽是用錢買回來的,所以,那些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放棄到手的烏紗帽,必然以各種方式抗拒改革,或者使改革變得虛有其名,華而不實。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官員數字之所以難以削減下去,主要是主政者缺乏魄力與雄心。深圳大部制改革是許宗衡在任時一手主導的,所有方案都由許宗衡拍板,許當時以改革為名,行斂財之實。許宗衡被雙規之後,王榮從江蘇空降,對深圳的情況並不熟悉,一切以穩定為先,對許宗衡當時提出的大部制改革方案沒有做根本性的調整,聽之任之,以致有今日深圳官場官多為患的結局。

王榮雖然在仕途打拚多年,但說到底只是一介書生,謹小慎微,而且他在江蘇任職期間,順風順水,四平八穩,未經歷過多少風浪的考驗。他空降到深圳之後,有如林黛玉進賈府,如履薄冰。雖然王榮也說過「殺出一條血路」之類的豪言壯語,但在行動上卻毫無建樹。

其實,大部制改革是王榮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深圳這些官員與王榮沒有任何淵源,完全可以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古時候范仲淹就曾提過「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王榮照顧了官員們的情緒,但卻辜負了民眾的期盼與輿論的支持,孰輕孰重,他應該一目了然。一個只會唱高調的官員,最終都會露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