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兩種共識競逐非洲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非洲加大外交力度,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為勢所迫。大勢所趨,美國還能等,但如果讓中國走在前頭,那整個西方世界的利益將會受損。

中美在非洲競逐,其實就是「華盛頓共識」和「北京共識」的競逐,而兩種共識的競逐不是各自發揮。華盛頓共識代表美國以至歐洲試圖運用自由主義理念,促使非洲國家改變其社會體制;但北京共識代表另一種經濟增長以至社會發展的途徑。奧巴馬就算重視非洲,也不會拋棄對民主自由和良好管治的推銷;但當北京共識為這些非洲國家提供另一個舞台和出路時,那就很自然削弱了華盛頓共識的制約力。因為中國大量向這些國家提供貸款、進行貿易和投資,非洲資源豐富人所共知,中非貿易十年增長十倍,無論在政治影響力和商業利益,都不能不令歐美擔心。

中國常遭歐美抹黑

近四、五年,歐美利用其國際話語權的優勢,加大力度去抹黑中國在非洲的活動。二○○六年,時任英國外相施仲宏把中非的資源合作定性為新殖民主義,旨在掠奪非洲的資源,甚至把中國和貧困、地區衝突、恐怖主義並列為非洲面臨最大的挑戰。到了二○○七年八國峰會,特別把中國在非洲的活動和政策聚焦探討,結論是中國在非洲投入大量貸款,以此來確定獲得開發非洲資源的權利。一些西方學者也幫腔,認為中國奉行的實用主義經貿政策,損害了西方國家的利益,也破壞了國際貿易的公平和透明,其中一位學者伯格森更在殖民主義上玩新意思,稱中國在非洲的行動是「外科手術式新殖民主義」。

說到底,是中國不奉行政治掛帥,並為非洲國家提供一個龐大的出口原材料市場,令到這些國家不再倚賴美國,也不必按照歐美那些政治附加條件來進行一般的經貿活動。中國這龐大市場的出現,令到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資源豐富國家可以更獨立地執行其外交政策。本欄之前討論到拉丁美洲的情況時,也引述過不少美國政要學者引以為憂,認為中國正進侵美國的後院。事實上,拉美的情況和非洲現時的發展趨勢也有很多共通點。

中非貿易互惠互利

和歐美相比,中國在非洲的資源利益還只是很細小的比例。以石油為例,中國從非洲進口的石油只佔非洲出口總量的一成三,而歐洲和美國都各佔三成以上;在石油投資方面,中國所佔的份額更少,只有百分之六至七左右。但是,即使只是這一丁點的份額已經令到歐美不安,要開足輿論炮火攻擊。因為他們大概也看到,中國進口資源並輸出廉價消費和工業產品,這種貿易互惠互利的格局會令中國和非洲緊密地走在一起。

中國其實奉行實用的自由經貿主義,正正搶了歐美的客源,削弱他們在非洲的影響力。不過,就算是在新殖民主義之前冠以更多難聽的形容詞,也無法改變這種互利的大格局!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