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伊拉克大選亂局難收

伊拉克的國會選舉,選前是多災多難,各種族、教派、政黨因為自己的利益而爭持不下,到解決了選舉法的爭議可以舉行大選,結果又不為所有重要黨派接受。總理馬利基領銜的「法治國家聯盟」事前信心滿滿,以為不能取得一百六十三席的大多數議席,也應獨佔鰲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但點票結果卻爆了一個小冷門,「法治國家聯盟」只取得八十九席,不但離過半數門檻很遠,而且取得議席只排第二位。上次選舉只取得二十多席的前總理阿拉維,今次奇兵突出,聯合了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的政治代表人物,一舉拿下九十一席,不但議席排第一,投票人數也壓倒了「法治國家聯盟」。

馬利基拒承認選舉結果

伊拉克本身就不是一個高度整合團結的國家,庫爾德族固然不同文、不同種,就算遜尼和什葉派也是各行各路。薩達姆用高壓手段,就好像把幾種不同材料放在壓力鍋內煮,希望三合一混和,但大鍋飯還未煮成,這個壓力鍋就爆破。今次的選舉結果,正是反映出伊拉克的殘亂之局。

○五年的選舉,集合各方力量組成的什葉派聯盟,在遜尼派杯葛選舉之下,也只是取得一百二十五席,但這個所謂聯盟,只是為了選舉之用的臨時裝置,選舉後立即拆夥。五年之後,選舉結果更分散,因為遜尼派參與選舉,並且和什葉派的在野勢力結盟。「伊拉克全國聯盟」取得七十一席,這也是馬利基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庫爾德族的兩個主要政黨則拿下四十三席,這令庫爾德族成為關鍵的少數,無論是阿拉維還是馬利基,要組織政府,都需要向他們招手。

組織政府的亂,還是下一步的事情,當下面對最大的問題,是選舉結果是否有效。之前本欄評論烏克蘭總統選舉時,就提到所謂選舉舞弊指控的無稽,因為這招只能是在野指控執政的造票,而不可能反過來由執政指控在野的造票,再加上西方代表的監察團予以肯定,那季莫申科根本無法翻盤。而同樣的鬧劇也在伊拉克上演,馬利基知道選舉失利之後,立刻安排後着,首先要求再點票,不肯承認選舉結果;然後把一張有問題的名單抖出來,認為他們大半是跟恐怖活動有關,不能當國會議員,而其中大部分人物是阿拉維陣營的候選人。

美國不希望撤軍受影響

選舉是在馬利基政府主持下進行,自己不承認結果,則跟季莫申科一樣無理取鬧。若候選人資格有問題,也應該在選前提出,選前核實了身份,選後才質疑,也同樣是輸打贏要。而西方的監察團同樣對選舉過程予以肯定,所以單憑馬利基一夥人在吵,應該無力回天。如果推翻今次大選結果,後果就是街頭再戰,美國班師回朝的大計就會被打亂,美國在後面發功,馬利基很難變出甚麼花樣!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