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內地一代新東亞病夫

「中國是時候提高下一代的體質了,若錯過今後三至五年時機,整整一代人會變成新的東亞病夫!」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楊樺日前發出警告後,內地媒體開始關注青少年的體質,果然發現年輕一代普遍手無縛雞之力,肥胖率、近視率、肺活量、速度、耐力等仍處危險邊緣。輿論認為,當局確有必要出台政策,盡速改善中國新一代的體質。

中央○七年下發的《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簡稱七號文件),部署約七十項有關改善學生體能的工作,比如配備充足體育教師、完善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積極探索適應青少年的體育教學等。而近三年來,當局又出台多項舉措,諸如學生冬季長跑、每天鍛煉一小時、中考體育考試加分等。

肥胖率近視率不達標

但結果顯示,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沒有明顯好轉,據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對內地八萬多所大中小學學生的體質調查顯示,○八年內地青少年體質雖比○七年好轉,但青少年的肺活量、肥胖率、近視率、速度、耐力、血壓調節機能等項目,基本上仍不達標。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學校幾乎沒有進行過《七號文件》中部署的任何工作。他認為,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度仍然很低,是導致內地青少年體質無法回升的主因之一。學生的生活習慣、家長心態亦是影響因素。據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發表的《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顯示,因城市化發展,內地六成學生居住環境狹小,居所附近缺少運動場等設施,不具備運動條件,令平日有運動習慣的學生不足三成。

學生上網看電視紓壓

此外,因家長過於溺愛孩子、緊張學業,影響子女的運動習慣。七成四家長從來不帶孩子一起運動,又不允許學生放學後運動;連節、假日都要孩子補課或補習,學生為抒發學習壓力時多選擇上網、聽歌和看電視,選擇運動的只有三成二。

毛振明認為,「應試教育」模式存在多年,不等於要犧牲青少年的健康。日本和美國就是好例子,這和國家、學校、家長、社會輿論的重視度有關。日本政府從未硬性規定學校建多少運動設施,但學校無一例外地設備齊全,全因對學生體育的重視,已是社會普遍意識。

第一手消息請瀏覽on.cc《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