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以巴衝突:美國的困境

以色列早前在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以巴之際宣布,將在東耶路撒冷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令美以關係跌至三十五年來的最低點,拜登更高調批評以色列,這是美以關係歷史上不多見的現象。以色列不顧美國的反對,頻頻擴建東耶路撒冷猶太人定居點;而在這之前,美國曾敦促以色列放棄擴建猶太人定居點的計劃。美以之間的不同立場導致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也導致兩國關係產生裂痕。

握手言和 此景不再

以色列建國後,一方面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另一方面是在以色列的背後,人們始終可以看到美國的影子。美國支持以色列當然有其戰略上的考量,那就是美國在中東這一能源要塞的戰略利益。可以說,若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色列不可能在與巴勒斯坦的衝突中長久保持強硬立場。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在中東問題上暴露了其作為全球最大的霸權國家的立場。

美國歷屆政府在以巴衝突問題上也非鐵板一塊。十幾年前克林頓執政期間,就曾在斡旋以巴衝突方面作出過努力,也一度取得過舉世矚目的成績,那就是當年的《奧斯陸協定》以及在以色列領導人拉賓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之間的握手。當時,克林頓站在拉賓和阿拉法特之間,將兩人的手拉在一起,這一幕成為以巴關係歷史上值得永久紀念的一頁。然而,好景不長,拉賓之後就被以色列內部的極右分子所刺殺,而阿拉法特也在○四年底去世。

拉賓被刺殺後,以巴和解的可能性就已非常渺茫;阿拉法特在生命的後期幾乎完全無法掌控巴勒斯坦內部局勢,而只能為以色列所圍困。今天的以巴之間,已完全不存在當年拉賓和阿拉法特握手言和的氛圍。

奧巴馬上任後,其尋求國際合作的外交理念和風格,使得美國至少不便對以色列違反人類道義的一些舉動進行公開的支持。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日前表示,美國國務卿希拉妮已經要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美國的關注作出「正式」的答覆。不過,這名發言人同時強調,美國將繼續支持以色列。他說,以色列是美國的戰略盟友,這種關係會繼續下去。

利益面前 進退兩難

其實今次事件也折射出美國的無奈和困惑。如上所述,作為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美國清楚地知道以色列做法的荒唐和智慧不足,尤其是與另一個解決衝突的模式──歐盟相比,以巴衝突就更折射出這個地區的人們的問題。但美國同時又是全球最大的霸權國家,它有自己的全球利益需要維持。為了這個目的,美國必須在全球維持幾個鐵桿盟友,以色列就是這樣的角色,美國又怎能放棄呢?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