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美國對台政策三大考慮

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台出售六十多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北京大為光火,一連串反制行動出台,還有大堆後續動作,中美關係因此而出現改變。

美國對台政策,在過去六十年的悠長歷史中,可以總結出三個主要因素,分別是美國對大陸的戰略定位、對台灣的意識形態認同,以及台海局勢。如果大陸戰略位置高,台灣在意識形態上的號召降低,而台海局勢緩和,那美國的對台政策就非常有利大陸,反之則對台灣有利;但若三項因素尤其是頭兩項出現不一致的變化,那就會令到美國的兩岸政策出現前後矛盾和反覆,或者左擺右搖。

隨形勢變化左搖右擺

過去六十年,有幾件大事令到美國對台政策出現突然轉向,由一邊擺向另一邊。第一件是韓戰,這使美國打消放棄台灣、承認大陸的念頭,並相信中蘇屬同一陣營,結果導致美國第七艦隊護台,以及美台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簽署《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明確了美對台的協防責任,台灣則承諾在採取軍事行動前須得美方同意。專制的蔣介石政府仍然比共產政權能夠取悅美國的民眾和政客,台海局勢緊張也吸引美國注意,上述三個因素全部對台灣有利,故美國政策就全力向台灣傾斜。

第二件大事是尼克遜訪華,這令到第一個和第二個因素出現矛盾,因美國大力提升中國大陸的戰略位置,但民眾和政客對台灣仍有意識形態上的認同,使到本來以為可以一蹴而就的中美建交一拖再拖。列根上台之後,因須加大遏制蘇聯的力度,就算他個人非常親台,但也無法敵過第一項的戰略利益。中美當時是「友好的非盟國」地位,在軍事和情報上的合作卻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算目前也未有所及。因為第一項戰略利益的突出,結果今次美國政策偏離台灣,傾向大陸。

對華政策將有所調整

但在冷戰結束之後,形勢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變化。蘇聯解體令中國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大跌,而同時台灣的政治改革爭取到美國民眾和政客的感情認同。李登輝在他的著述《台灣的主張》就透露過,他任總統時,曾召見出訪美國的台灣外交團隊,千叮萬囑不要再講台灣的經濟奇迹,而全力講民主進程和成就,這說明李登輝完全掌握美國對台政策的三大考慮。而李登輝這一注也押中了,為台灣爭取到非常突破的政策,包括台灣領導人可以在美國過境,並有安全、舒適、方便的待遇,而台灣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更可訪美,這就是三項因素都有利台灣的結果。

時至今日,以這三項因素的格局來分析,第二和第三項沒有重大變動,但奧巴馬高調對台軍售,從結果反過來推論,大概可以猜到,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目標,應該有所調整了!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