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統計數據吹牛 科學發展難產

歲尾年初,是各省市盤點政績的敏感時間。有趣的是,地方的GDP統計數據之和,仍然遠遠大於全國GDP總量,數據統計變成吹牛比賽,折射出內地發展模式並沒有根本改變,所謂的科學發展觀,說易行難。

在近日舉行的國家統計局年會上,局長馬建堂要求全國統計官員尊重事實,不要吹泡泡,如果誰搞錯了,則是「歷史的罪人」,他並自承「壓力很大」。根據去年各地公布的數字,經濟增速低於全國的僅有陜西、上海和新疆,其他的都高於全國水平,其中經濟增速在百分之十六以上的有內蒙古和天津。

其實,地方GDP數據之和自一九八五年之後,就一直遠遠高於全國GDP總量。而地方市縣的總和也往往高於省級核算的GDP總量,形成愈到基層數據愈高的怪圈。如果這些數據疊加起來,中國的GDP早就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一哥了。

馬建堂苦口婆心勸導地方統計官員要尊重現實,不要做歷史罪人,這根本沒用,因為各省市的統計數據根本不是統計出來的,而是各地方黨政一把手研究出來的,各省市的書記、省長敲定之後,地方統計官員還敢改一個數字嗎?

數字出官 官出數字

在現行體制下,地方GDP及其增幅是體現地方官政績的唯一標準,數字出官、官出數字是官場潛規則。為了升官,地方政府便爭先恐後造假,大放衞星。尤其是去年中央提出「保八」目標之後,更相當於給地方政府一個造假的通行證,吹起泡泡來更是沒有節制。而且隨着中共十八大日益臨近,封疆大吏都希望能收到一張去中央當官的門票,所以更是不擇手段,花樣迭出。

地方官之所以有恃無恐,主要是現行機制無法對他們的造假行為進行問責,即便中央追究,他們可以推出統計官員當替罪羊,自己完全推脫責任。必須知道,充滿泡沫、不盡不實的數據,只能是禍國殃民,因為這些宏觀經濟數據,關係到中央經濟政策的走向,如果決策的依據本身就是錯誤的,決策又怎麼可能是科學的呢?

中央政府雖然已推行多年科學發展觀,但由於現行的評價與衡量標準仍然以GDP論英雄,所以,根本無法使中國這列已偏離正常發展方向的火車駛進正常軌道。以去年為例,全國房地產價格攀升驚人,全國貸款總額的一半與地產有關,這種建基於泡沫地產上的GDP,根本無助於民生的改善,也無法提升國家綜合實力,這其實是畸形發展觀的集中體現。

其實,若要真正實現科學發展,就應該改革現行的評價體制,建立科學的標準,以綠色GDP和民生GDP為基點,讓老百姓來評判官員的工作,如此一來,才能杜絕統計數據吹牛比賽。問題是,這樣的改革,涉及眾多部門的特殊利益,勢必受到極大的阻力,當局未必有堅強的決心與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