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曹操難與子DNA認親

河南安陽縣宣稱發現的「曹操墓」遭質疑不實,有專家建議利用疑屬曹操的頭骨,與其子曹植的遺骨進行DNA比對,以確定安陽古墓的墓主身份。雖位於山東的曹植墓已發現近六十年,但現在才爆出當年掘出的二十八節遺骨全部遺失,疑有關部門保管不當所致,也令透過辨骨認親認證曹操墓的計劃落空。

河南省文物局日前宣布在安陽發現曹操墓,並於墓內發現疑屬曹操的頭骨,引起外界質疑。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李梅田建議,利用頭骨與曹植遺骨進行比對,因早在一九五一年,山東聊城市東阿縣已發現曹植墓,並獲學術界公認。

近日內地媒體追訪東阿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劉玉新,才知道當年發掘出二十八節遺骨,送到河南新鄉後下落不明。

劉解釋:「曹植屍骨和其他文物出土後,被古物管理委員會帶到當時的平原省省會,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鄉。翌年,撤銷平原省,再沒有文物管理單位過問曹植屍骨下落。」劉表示,東阿縣文物部門曾多次向河南有關部門、當年參與發掘的老人打探,卻無任何消息。雖然曹植墓的其他文物曾在故宮展出,亦無曹植的遺骨。因曹植遺骨下落不明,要透過辨骨認親鑑定的安陽墓頭骨是否曹操所有已不可能。

專家反對採遺骨DNA

另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認為,即使曹植遺骨仍在,進行DNA鑑定可能仍不大。因為提取遺骨DNA,不能從長期氧化的表面提取,必須從遺骨內部提取,可能對遺骨造成破壞。為鑑定一件文物而損壞另一件文物,得不償失。

曹植為曹操與卞王后所生的第三名兒子,他雖與父親曹操、兄長曹丕,被後世合稱「三曹」。但曹植未與父兄一樣參與政事,反以詩作流傳後世,於杜甫之前還被稱「詩聖」。曹植存世作品以五言詩為主,其「七步成詩」故事更膾炙人口,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