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入盟逼關核電廠 立陶宛寒冬冷顫

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履行加入歐盟承諾,在大除夕關閉最後一座核電廠。該國逾七成電力來自核電,關閉伊格納利納核電廠,無異放棄能源自主,從此能源命脈握在他國手上,如果向來不和的俄羅斯玩「斷氣」,寒冬氣溫達到攝氏零下三、四十度的立陶宛,將不知如何是好,難怪大多數人感到忐忑不安。更立竿見影的是,電費驟漲兩三成,民眾負擔大增,全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料亦會因核電廠關閉,下降一至五個百分點。

伊格納利納核電廠在立陶宛充斥抵制情緒下關閉,該核電廠上世紀八十年代由蘇聯專家設計興建,有兩個反應堆,年發電量均逾一千三百兆瓦,是全球發電量最高的核電廠之一,為立陶宛提供八成電力。但它與一九八六年發生洩漏事故的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屬於同一類型,對歐盟來說,存在安全隱患,欲關之而後快,到了立陶宛申請入盟,此即成為條件之一。二○○四年,立陶宛加入歐盟,先關閉一號反應堆,按照協議,二號反應堆須在二○一○年前關閉。由於未有其他電力替代,立陶宛一直游說歐盟讓二號反應堆再運作幾年,可是不獲接納。

在大除夕,立陶宛一夜之間從最依賴核能國家,變成全球首個完全放棄核電國家,支持關閉核電廠的總理基爾基拉斯承認,關閉核電廠的準備工夫做得未夠好,但他向民眾保證,未來不會沒電可用。話是這麼說,恐怕他也不相信自己。在棄用核能後,立陶宛即時面臨電荒,如何解決呢?除了外求別無他法,立陶宛計劃從俄羅斯輸入天然氣,用於熱電廠發電,但這僅能提供國內一半電力,餘下一半,則要直接向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國購買,換言之,俄羅斯幾乎控制立陶宛的能源命脈。

一九九一年脫離前蘇聯獨立的立陶宛,至今仍使用俄羅斯電網系統,要向其他歐洲國家買電暫時也沒可能,但立俄兩國關係陰晴不定,幾年前立陶宛向波蘭出售煉油廠,觸怒克里姆林宮,曾遭斷供石油懲罰,俄國連年向烏克蘭「斷氣」,這一招難保不會用來「招呼」立陶宛。

立陶宛二○○四年入盟後,曾有一段時期享受由此帶來的經濟蓬勃,民眾工資增加,信貸放寬和勞工外匯進帳,使她成為「經濟小虎」,但在金融危機下,此景不再,該國經濟去年萎縮逾一成五,今次關閉伊格納利納核電廠,導致電費大漲,預計生產成本也將大幅上升,削弱出口競爭力,國內生產總值會下降最少一個百分點,同時推高通脹。對此立陶宛人怨聲載道,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