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一切全看哥本哈根峰會

全球氣候峰會將由今天開始直到十八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是次會議被視為世界解決氣候變暖問題最後的努力,故被稱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全球希望這次會議對二○一二到二○二○年的溫室氣體減排,達成一份具有約束力的國際協議。

眾所周知,全球暖化問題不時引起大範圍人命財產損失,但各國對此的認識和措施不一,導致解決問題步履維艱。哥本哈根會議其實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五次締約方會議,但究竟能否達成相對共識,直到會議開幕前仍是未知數。

美歐立場 尚有距離

會議開幕前,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分別宣布溫室氣體減排計劃:中國承諾到二○二○年,比二○○五年減排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美國則是到二○二○年,比二○○五年減排百分之十七。雖然美國的承諾與國際期望還有差距,但這似乎給會議帶來曙光。

不過,綜觀各國立場,便可發現各方矛盾極大。首先,歐盟將自己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者,主張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不應超過工業化前攝氏兩度,這樣才不至於帶來災難性後果。為此,歐盟承諾到二○二○年,在一九九○年的基礎上減排百分之二十,並表示願意與其他發達國家一道將減排目標提高到百分之三十。

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但與前任布殊不同,現任總統奧巴馬承諾美國將帶頭應對氣候變化。今年六月,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但這項法案在包含大量補償條款的前提下,僅承諾美國到二○二○年,在二○○五年的基礎上減排百分之十七,相當於在一九九○年基礎上減排百分之四,與世人期望差距很大,因此廣受批評。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也承諾到二○二○年,在一九九○年的基礎上減排百分之二十五,比前首相麻生提出的高很多。目前,現任首相鳩山尚未闡明具體計劃,但前提是所有主要排放國應就積極的減排目標達成協議。有指這個前提模糊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與聯合國有關氣候公約背道而馳;日本經濟界則認為目標太高,不利發展。

爭執不下 峰會協調

中國、印度、巴西和其他發展中大國敦促發達國家到二○二○年,在一九九○年的基礎上減排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並切實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的承諾。在發展中國家中,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國是最大受害者,今年八月,這些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發達國家到二○二○年,在一九九○年基礎上減排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各國爭執不下,一切均有待哥本哈根峰會的協調、斡旋了。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