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中美如何化敵為友?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日前在美國演講稱,東亞共同體把美國排除在外是「重大錯誤」,希望美國在維護地區平衡上發揮更大作用。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中國部分學者和網民熱議乃至憤慨,有人認為這顯示新加坡仍試圖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甚至希望拉着美國抗衡中國;也有人認為這顯示並非所有華人都是同心。

其實,這種理解未免過於狹隘。當然,表面看,李光耀的言論確實可被解讀為試圖拉美抗中,但必須了解,李光耀雖是華人,但他是新加坡人,他自然從新加坡的利益出發。

雙面解讀 擺脫狹隘

李光耀這一思維,其實相當程度地折射了以新加坡和東盟為代表的國家的心態。筆者曾在多個場合用「大象和瓷器」來比喻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對東南亞國家來說,自古以來,中國就像一頭大象,而她們就像瓷器。大象稍一不慎或發怒,瓷器就可能粉身碎骨。如果說歷史上如此,那麼面對中國崛起的新格局,上述國家依然有這一心理。

中國國防大學一名教授日前撰文認為,美國在亞洲地區有積極和消極兩面作用。美國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一、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制衡了日本,抑制了日本政治和軍事大國的衝動,使得亞洲地區得以和平發展,中國也從中受惠頗多;二、具有穩定朝鮮半島局勢的作用,避免朝核問題加劇亞洲地區形勢的複雜性;三、具有遏制「台獨」勢力的作用;四、美國在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的問題上,還是希望中國積極參與。

該教授稱,美國在亞洲的存在也有對華不利的一面。比如美國參與亞太事務時,自始至終隱藏着遏制中國強大起來的一面,這是不容否定的。不過,總體上,這對華利大於弊,中國又何必排斥美國因素在東亞的存在呢?更不必對李光耀的話產生過度反應。

新加坡學者鄭永年也指出,國際政治環境出現全新形勢,在經濟合作與多種溝通機制所提供的條件下,亞太地區的大國勢力平衡,更好的理解應該是「相互依存」。他認為,美國繼續參與亞洲事務,中美在同一個開放平台互動,對各方都有利。中美將在相互依存與互動中,促成對方行為模式的改變。李光耀提出亞太地區需要美國參與以發揮平衡作用,其中所說的「平衡」應從這個角度理解,而不應從傳統思維出發,將之看成對抗、遏制。

重新評估 正確利用

熱議李光耀的講話可引發人們對美國因素的理性思考: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對中國是好是壞?這正如對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的評估一樣。中國無法排斥「美國因素」,這是無奈也是客觀的現實,但如何與美國和平相處,同時利用其正面因素化敵為友,恐怕是中國外交戰略一個日益需要思考的問題。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