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美對緬甸由制裁到聯繫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接觸策略,正在全世界遍地開花。首先是北韓,接着是伊朗,往後就輪到緬甸。隨着國務卿希拉妮月前出席東盟年會時高調叫出「我們回來了」的口號,正式掀動整個地區的權力重組。

冷戰結束後,東南亞已不再是美國的戰略重點範圍,當時美國的關注點是歐洲,尤其是吃掉前蘇聯在解體之後釋放出來的政治空間。其後因為「九一一」事件,美國開闢了中亞和中東兩個戰場,而中東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美國也乘機鞏固它在中東的能源利益;東南亞則淪為權力的邊緣,在布殊主政的八年,東南亞和拉丁美洲是美國政府最冷落的地區。而中國則乘虛而入,在拉美以商品能源大買家的姿態廣結善緣;在東南亞,中國也以華僑商界作為中介,以博鰲論壇這種非官方平台和東盟國家建立廣泛的關係。

改變政策增加接觸

中國熱情積極地重整跟東盟的關係,而布殊因為只顧中東、中亞兩大反恐戰場,連紀念建立美國東盟對話關係三十周年的峰會也取消,這令東盟的重心成員新加坡非常失望。而美國全力封殺緬甸軍政府的強硬政策,也令東盟左右為難,緬甸也成為美國和東盟的一個爭執熱點。但隨着奧巴馬的全球接觸政策,緬甸也終於排上了隊,有跟美國接觸的機會。奧巴馬決定在下月舉行的東盟——美國峰會中,美國代表可以近距離和緬甸領導人對話;而緬甸軍政府總理登盛也獲得美國簽證,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

與此同時,緬甸軍政府也禮尚往來,放寬了對反對派領袖昂山淑姬的管制,讓她跟美、歐、澳代表會面,同時派出政府代表舉行會談。而昂山淑姬也投桃報李,為緬甸講了不少好話,認為美國應該多接觸緬甸的實況,而不能一味以制裁為手段。

軍方首長獲益最大

美國制裁手段失敗有許多原因,最主要是制裁並不透徹,東盟的成員和緬甸有廣泛的聯繫,其中尤以新加坡為甚,緬甸軍政要人的子女,大部分在新加坡接受教育,而那些軍頭的財富,大多數經新加坡處理,故星緬兩國的關係,早已是不尋常的夥伴關係,這是新加坡國內人盡皆知的事實。

此外,泰國也大量購買緬甸的天然氣。至於中國,則更在雲南地區建立了全面的貿易關係,而這些關係,是兩地社會在過去千百年建立起來的。

有了這錯綜複雜的關係,美國的制裁當然徒具虛名。而美國全副政治注碼只押在昂山淑姬一人身上,也說明了很難有回報。美國改變政策,昂山淑姬的吃重角色一定有所削弱,而最大的獲益者,一定是緬甸的年輕軍方首長,他們將會成為美緬關係正常化下的漁人!

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