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台人唔嗅米氣

本文重點
台灣坊間近年流行少飯減肥,加上受西方飲食習慣影響,民眾飯量連年減少,去年度人均吃掉白米僅四十八公斤,比二十四年前人均吃掉約八十四公斤,減幅接近一半,減幅高於日本。有台灣營養師提醒,戒飯無助瘦身,反而易因肚餓亂吃零食造成「翻脹」。

農委會統計,去年台灣人的白米食用量每人為四十八公斤,較十年前減少八點六八公斤,降幅比同以白飯為主食的日本更大。日本人去年的人均白米食用量為六十一公斤,比十年前減少僅六公斤。統計又顯示,台灣民眾的食飯習慣逐漸被肉類、水產品等替代,營養攝取不平衡,碳水化合物不足,脂肪則過多。

農委會根據全台的糧食供給量,製成一份糧食平衡表。按數字分析,去年台灣民眾從食物中攝取的熱量,約為每日兩千六百七十三卡路里。倘與三十歲男性比較,標準每日所需僅為一千八百到二千卡路里,即超標至少六百卡路里。

按推算,民眾每日攝取的二千六百七十三卡路里中,兩成九主要來自五穀類,兩成來自油脂類,一成三來自肉類,糖及蜂蜜佔百分之九,其餘兩成九來自蔬果、水產、蛋類等其他糧食。如換算成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率,結果與衞生署的理想標準有差距。

食飯愈少反愈肥

有專家分析,台灣民眾食飯減少,與瘦身成風及飲食習慣西化有關。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陳俊志表示,藉戒飯快速減肥的方法,雖有短期效果,但只能把脂肪細胞縮小,數量並未減少。因不吃飯反而易餓,民眾倘以點心、下午茶,甚至消夜補充,忽略熱量計算,極容易超過所需熱量,食飯愈少反而愈肥。

陳俊志說,男性每天約需一千八百到二千卡路里,女性則需一千六百到一千八百卡路里。他建議,最佳的熱量分配應是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