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制裁伊朗效用成疑 奧巴馬恐愈陷愈深

美國政府最近揭發伊朗一直隱瞞其除了納坦茲外,原來在回教聖城庫姆附近還設立了另一所核設施。外界普遍認為,這是華府在爭取國際社會,尤其是英、法等「五強」支持進一步制裁伊朗。但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卻認為這是奧巴馬的一記劣着,只會令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進一步失去轉圜空間,陷於被動。

《外交政策》這篇分析文章主要建基於以下幾個論點。第一,美國公布伊朗的第二個核設施,未必真的有助國際間就對伊朗進行更嚴厲制裁達成共識。從近日的形勢發展看來,這個論點似乎有現實依據。以俄羅斯為例,雖然早前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制裁有時也無可避免」,但就在伊朗在庫姆的核設施曝光後,外長拉夫羅夫卻大唱反調,稱沒有證據顯示伊朗做錯任何事情,現在就斷言必須加重制裁言之尚早,他還指摘既然西方國家一早發現伊朗的秘密核設施,為何沒有及早知會俄國。另一方面,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另一常任理事國,迄今對是否制裁伊朗仍未有明確表態,為嚴厲制裁伊朗增加了不確定性。

文章的第二個論點,是就算制裁伊朗進展順利,其效用如何也值得質疑。眾所周知,對伊朗禁運的貨品中,以汽油最為關鍵,然而伊朗始終擁有大量石油資源,在國際社會還怕找不到貿易夥伴?緬甸的例子擺在眼前,無疑增強了伊朗對抗制裁的信心。緬甸軍政府長期以來遭受制裁,但由於擁有豐富油氣資源,一向不缺貿易夥伴,成為西方制裁行動的致命傷。美國國務卿希拉妮最近甚至提出,對緬甸要採取「制裁與接觸」雙線並行的策略,雙方關係似有回暖迹象。

如果再參照一下北韓的經歷,相信德黑蘭當局只會更勇往直前地發展核武。北韓不是試射過幾次導彈麼,如今還不是安然無恙?這對伊朗領導人來說,在在說明只要頂住西方壓力的大棒,堅持進入「核俱樂部」,前面自有胡蘿蔔等着。

《外交政策》分析文章的第三個、亦是最重要的論點是︰既然伊朗被揭發隱瞞核設施,秘密發展核武的嫌疑大增,那麼以色列就更有理由自行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對付伊朗。

雖然外界相信以色列未必有能力一舉殲滅伊朗,但如果以色列的目標只是將美國綁上「戰車」,那麼對她來說,最重要只是「師出有名」而已。因此,美國主動揭發伊朗第二個核設施,可能為以色列攻伊提供藉口,實際上有引火燒身之虞,可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