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克朗凱特:美國最受信任的人

美國著名主播克朗凱特上周去世,享年九十二歲。克氏擔任CBS晚間新聞主播長達十九年,親身參與甘迺迪總統遇刺和越戰新聞的報道,其播報風格客觀、平實且令人信服,因而被稱為「美國最受信任的人」。當年的美國總統在看了克氏對越戰的報道後對其助手說:「我若不能爭取克朗凱特,就等於失去了美國的中產階級選民。」克朗凱特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克朗凱特何以能成為「美國最受信任的人」?從新聞學的原理來說,克氏樹立了美國電視新聞界的「黃金標準」,即真相、準確、獨立和尊嚴。但從更深層的角度看,其實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其個人道德素養和對新聞理念的執着,二是美國憲政體制對新聞自由的保護。然而,在克氏成為「美國最受信任的人」的過程中,道德因素和體制因素到底孰輕孰重?這並非一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

體制與道德孰輕孰重

顯然,沒有體制的保障,單靠新聞從業人員的道德追求,決無可能成就克朗凱特這樣一個「美國最受信任的人」;但若以為有了體制的保障,就必定產生克朗凱特,那又未免滑入另一個簡單思維的極端。

從另一方面來講,即便沒有體制保障,新聞從業人員是否就可以此為盾牌,躲在後面,安心經營其與政治權力或經濟利益的紐帶,從而成為「與權力關係最緊密的新聞人」或「最有錢的新聞人」?

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邊界,理論上似乎嚴格,實際上卻並不像其他職業那樣來得涇渭分明。利用自己擁有的資源和名聲,為某些利益團體發聲,對某些新聞工作者來說,簡直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簡單,反正每天的版面或時段都需要有內容填充。然而,當這樣做的時候,尤其是當某位新聞工作者擁有一定的名聲而繼續這樣做的時候,那麼他就不但已經放棄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使命感,而且其對公眾誤導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堂而皇之地謀財害命。

社會大眾的精神支撐

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先成為一個知識分子。那麼到底甚麼是知識分子?這絕非指那些讀過書或拿到博士學位的人。用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話來說,知識分子就是一些關心與自己身邊的事無關的人。薩特還說過一句話:「一個核科學家,當他在實驗室裏研究核武時,他只是一個科學家;而當他走上街頭反對核武時,他就成了一個知識分子。」

今天的中國,發展太快,也有太多令人困惑的事情,尤其是各個領域的假冒偽劣實在太多。不少人發出疑問:這個社會,到底還有些甚麼可以讓人相信?但如果我們告訴人們,這個社會,至少還有一些新聞工作者可以讓人信任,那將是對公眾的一個極大的安慰和精神支撐。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