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從新疆暴亂看中國國際公關

發生在中國烏魯木齊的暴亂事件雖漸平息,但在國際公關和與國際社會互動方面,此次事件還是有一些脈絡和經驗可以整理。而這些經驗的整理,對於中國官方今後處理類似的問題,當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事實上,暴亂發生後的首二十四小時是十分關鍵的,在這二十四小時裏,中國官方若能及時、全面地發布事實真相,對於取得話語主導權,阻止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的歪曲,當有積極作用。在這方面,去年「三一四」西藏騷亂的處理方式,是有教訓和經驗可借鑑的。西藏騷亂伊始,由於中國官方媒體相對慢了半拍,故事件開始幾天,話語權完全交給了西方媒體。直到後來包括中央電視台在內的官方媒體接連公布真相,輿論風波才逐漸平息。

公布真相 掌主導權

從這次烏魯木齊暴亂來看,北京在新聞發布方面,不但及時,而且相對比較全面,比較好地掌握了話語主導權。北京有關部門還主動邀請國際媒體前往烏魯木齊採訪,從而對於國際媒體如實了解和報道暴亂真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從國際社會的反應來看,由於一些政府在疆獨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再加上一些媒體的理想主義色彩,這些政府和媒體在此次事件中的反應和角色是十分尷尬的。但面對鐵證如山的血腥和暴力事件,任何有良知的人們都無法容忍這些暴行,任何文明國家的政府和媒體都無法再閃爍其辭、左右搖擺。這實際上使中國在國際輿論和環境上,處於較「三一四」西藏騷亂事件有利的局面。這裏最為有益的經驗就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以及渴望了解真相的海外和西方媒體,最好的辦法不是封鎖消息和驅趕記者,而是主動打開真相之門。

根據筆者的粗淺觀察,歐美媒體在報道此次烏魯木齊暴亂事件的專業手法上,還是存在一些不同。從整體上說,美國媒體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其新聞專業主義的水準;而歐洲媒體(尤其是德國媒體)則依然局限於其原有的價值思維,從而影響了它對這一事件的客觀報道。

歐洲偏見 不容忽視

美國媒體的報道,雖然在細節的組合上也有一些操作手法,但基本上還是將事件的主要元素如實加以描繪,亦即暴亂在先,而出動警力在後,而且暴亂初期的受害者大多是漢族人士。但歐洲媒體卻大都只是關注中國出動警力的事實,以及暴亂第三天開始漢人的持械走上街頭、新疆官員表示將嚴懲事件兇手等。在對事件元素這樣的重新組合之下,事件的原本邏輯被轉換成了一場中國官方對和平示威的「鎮壓」,以及漢人對維吾爾族人的打壓上。

歐洲媒體的這一做法,顯然與其固有的理想主義色彩有關,但也與世界維吾爾大會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有關。無論從地理還是從情感的接近性而言,歐洲媒體都更願意傾聽來自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婭的煽惑,而非來自烏魯木齊第一線的真相。因此,雖然暴亂初期中國官方的國際公關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但從長期而言,尤其是面對西方媒體的固有偏見,未來至少在國際公關層面的挑戰依然不容忽視。

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