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公車改革肥官員 既得利益被贖買

內地「公車改革」愈改愈離譜,繼杭州公務員每月最高可領二千六百元車補後,近日遼寧遼陽宏偉區更傳出書記、區長每年車補高達七萬六千元,月均六千三百多元,現金實發,不用繳稅,被網民稱之為「史上最牛的車改方案」。

這一傳聞為當地的一份紅頭文件所證實:公務員取消公車後實行公務交通費包乾,享受貨幣支付補貼。具體標準按官員行政級別劃分,縣團級由每年三萬至七萬元不等,科級由七千至二萬元不等,人人有份。該方案實施後,坊間劣評如潮,但卻受到上級政府讚揚,據稱當地一年因此可省一百八十萬元公車費用。

從杭州月補二千六百元到遼寧年補七萬六千元,大把真金白銀落入公僕口袋,這哪裏是公車改革,分明是各地官員競相瓜分公帑。當下內地還有數千萬民眾掙扎在貧困線下,連溫飽都未能保障,更多民眾就不了業,讀不起書,看不起病,而區區縣太爺每月領取的車補額,竟比當地中等收入職工的年薪還高,令社會頓失公平、公正和合理,情何以堪。顯然,這是地方政府藉「車改」搞權力自肥,將「車輪腐敗」改頭換面,自然遭到民眾詬病。

首先,顧名思義,公車補貼只能按工作性質來發,不能按職位高低來發,機關單位經常外出辦事的多是工作人員,領導官員少有外出,即使外出開會、訪客巡查也另有公務車輛安排,根本無必要領取高額車補。就以遼陽書記、區長來說,如沒有公幹外出,每天怎麼也花不掉二百元車資。

擅訂標準 變相加薪

其次,車補屬於公共財政支出,花的是老百姓血汗錢,應該徵求公眾意見,而不能由共享車補的政府部門自己說了算。彼此利益相連,自然補貼多多益善,誰又願意切掉屬於自己的蛋糕?從杭州、遼陽兩地各自為政、黑箱作業、擅訂車補標準的種種亂象來看,公車改革已淪為官員自肥的手段,官員的既得利益絲毫未損地被這項「偽改革」所贖買,而車補則成為大小官員的「附加薪酬」。

其實,發達國家公務員的車補也多以現金支付,但車補工資化的前提是需要配備公車者,而且車補按出勤頻率、公幹地點遠近等實情需要而發放,並非按職務高低分等級。最重要的是車補標準必須透明,須讓民眾或立法機構有知情權、參與權,並且接受社會監督。

眾所周知,中國的公務車輛之多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有學者透露,全國公車消費總額已超過國家在教育和醫療方面開支的總和,接近國防開支的兩倍。一九九四年,當局雄心勃勃啟動公車改革,但經過十五年「摸石頭過河」,迄今仍然舉步維艱,剪不斷理還亂,原因在於每架公車背後都有強大的官僚利益,而改革並沒有撼動龐大的官僚政治體制。

這就難怪公務車改革本來是防範「車輪腐敗」措施,但這本經一出中南海就被人唸歪,反成為官員腐敗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