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開埠紅燈區塘西風月

本文重點
講到香港嘅夜遊業,最早可以追溯到開埠初期,當年作為船隻中轉地嘅香港,有不少路經嘅水手及水兵,都會趁住難得上岸嘅機會,喺香港「洩慾」偷香一番。在十九世紀初,香港最為著名嘅紅燈區,一定係「塘西」。

銷金窩

對於「塘西」呢個名,年長嘅一輩可謂相當熟悉,事關當年有不少風流韻事,都同「塘西」呢個紅燈區扯上關係,而當年曾為梅艷芳奪得影后獎座的電影《胭脂扣》,亦係以「塘西」名妓作為故事題材。

當年嘅「塘西」,其實就係今日嘅石塘咀,範圍由卑路乍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一直延伸至嘉安街。早喺一九○三年,剛填海而成嘅石塘咀,仍然係一個荒蕪而偏遠嘅地方。當時香港第十三任港督彌敦,為咗發展石塘咀,於是下令將所有妓寨遷至該處,希望能夠刺激區內經濟發展。從呢個時候開始,本來荒蕪嘅石塘咀,便成為夜夜笙歌嘅不夜城。據講喺高峰時期,石塘咀有過百間妓院,及超過七十間大寨,妓女人數亦多達二千人。

逐漸式微

及至一九三五年時,由於港英政府立法禁娼,令「塘西」風月告一段落。不過,喺香港淪陷時期,石塘咀曾經出現鹹魚翻生嘅機會。當時日軍總督部頒令所有華人妓院,集中到石塘咀嘅「娛樂區」,並將石塘咀改名為「藏前區」,令石塘咀嘅風月場所,一時間火紅起嚟,共有大寨超過五百間,而呢個時候嘅大寨,一般都以日式裝潢為主。

但隨住時間推移,日本戰敗投降及港英政府繼續禁娼,石塘咀嘅風月事業正式宣告落幕,「塘西」風月亦成為歷史名詞。時至今日,石塘咀已不復當年男士銷金窩嘅面貌。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