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近年因個別官員頻繁外訪,加上未見高調公布外訪成果,從公帑監察層面,自然是很不合理,現屆政府於二○一二年中上任後,外訪次數及開支最受關注的三名問責官員,分別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以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事關前兩者因出席國際會議需要屢次外訪,足迹遍布歐洲、美加等地,外訪次數及開支無可避免要較多。

至於最為人詬病接連捲入爭議的吳克儉,身為主責教育的高官,竟然外訪次數一年比一年增加,首先前年合共九次,去年則為十次,今年竟增加至十五次,換言之平均每月外訪最少一次。據知吳克儉今年疑有所收斂,合共十五次的外訪目的地多為內地,但仍有美國、加拿大、比利時等歐美國家,因此外訪開支雖有下降,但仍涉及六十多萬元。

政圈消息指,有官場中人曾私下解構外訪次數增加的原因,其實與去年佔領行動有關,事關香港於國際社會面前,發生衝擊法治等核心價值的事件「一件都嫌多」,要重新建構形象,與其間接進行,不如親赴當地進行解說,因此早於佔領行動結束後,已事先張揚二○一五年的外訪次數及開支會有所增加,事實亦擺在眼前,現屆政府於今年開支逾一千萬元。

不過,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一回事,外訪始終涉及公帑,一分一毫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因此都金睛火眼睇實,就以吳克儉為例,為何於眾多教育大政策面前,吳克儉仍然有必要非外訪不可,加上早前全港性系統爭議一再炒熱,仍然堅持以個人理由放假,事後回港更侃侃而談經歷,對外發表的訊息及印象是好是壞,答案不言而喻。

另一值得留意的是,於十一月下旬才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的楊偉雄,上任一個多月已離港公幹兩日,到內地浙江省烏鎮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現屆政府多談科技創新,又呼籲商界加大科研,未來一年會否預示楊偉雄會增加外訪,以做好官產學研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