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型的年輕人不怕痛楚,耳朵穿滿耳洞。原來穿耳可大可小,分分鐘觸發瘢瘤,又稱「蟹足腫」的皮膚病變,隨時由美變醜。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蟹足腫」是指疤痕組織增生,即受傷後用作修補的纖維組織不受控地生長,形成凸出疤痕,令受傷部位紅腫、肥厚,嚴重者可長出比耳朵更大的肉瘤。

羅小姐穿耳後受「蟹足腫」困擾,感到好可怕;旁為醫生陳東飛。

治療前

治療後

二十七歲澳門居民羅小姐,十六歲那年在左耳耳骨穿洞,傷口組織數月後仍持續增生,更蔓延至耳殼周邊,令她十分困擾。她憶述,十多年來一直在澳門求醫,醫生曾三度為她施手術切除增生組織,但疤痕再次增生;又試過手術後以類固醇針治療,但仍無助控制病情。「打針嗰下好痛,但一唔打針佢就會生。」

羅小姐去年來港求診,並接受冷凍治療配合壓力耳環,雙管齊下。先以攝氏零下一百九十七度的液態氮,通過特製針頭刺穿瘢瘤,以低溫破壞增生的纖維細胞及血管組織。她於今年初開始佩戴壓力耳環,預計需要佩戴六至八個月。

懷疑有遺傳性

陳東飛解釋,醫學上暫尚未發現「蟹足腫」成因,但與傷口護理及發炎無關。他懷疑「蟹足腫」有遺傳性,他曾接觸的求診者,大部分人的父母或家人都有類似情況,因此他勸告有家族病史的市民不宜穿耳。他解釋,「蟹足腫」是傷口不正常愈合造成,常見於上身皮膚。五成病人的增生位置在耳朵,部分病人穿耳洞約一年後才出現疤痕增生。雖然「蟹足腫」不會致命,但影響外觀,部分病人的腫脹位置更會感痕癢。臨床上,可直接切除瘢瘤,但可能令疤痕更大,復發率高達九成以上。

陳東飛表示,本港去年引入冷凍治療「蟹足腫」,配合使用從韓國引入的磁石壓力耳環,當地數據顯示,約七至八成病人不會復發。他暫時臨床治療過約十名病人。

但佩戴壓力耳環或會因太大壓力,破壞耳洞周邊組織的血管,因此建議初期佩戴兩、三小時後稍作休息,至身體適應後,每天需要配戴八小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