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問道:「聽說今天來了兩位網絡作家,是哪兩位啊?」這一問,讓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周小平和花千芳暴得大名,前者風頭更勁。

根據周小平自己的介紹,他是「○六、○七年中國十大博客得主」,曾提出「金權分立」理論,力主「媒體公信力評分制」。這樣的介紹無甚特別,這年頭自詡如何知名、獨創甚麼理論的,不計其數,當不得真。但是細究下去,發現此人有不可小覷之處。他去年發表的網絡文章《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被視作「意識形態領域的最新引爆點」,一時獨領風騷。周小平由此而被視為左派陣營的新銳。

此外,有好事者挖出周小平的不堪往事,如辦過黃色網站、文章捏造事實等等。一個人有如此多元的色彩,定是謗譽相隨。

對周小平,老耿無意臧否,但是看到一些關於周小平代表性的議論,生出一番感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稱:「周小平的文章最重要的特點是他對中國的認同,這也是引起諸多年輕人共鳴的最關鍵方面。他其實是找到了中國『沉默的大多數』的共同情感和選擇。」張教授的評論為周小平的觀點賦予了廣泛代表性,將周小平為官方所做的代言推上了道德制高點。

張頤武的評價,「沉默的大多數」認可嗎?如果說周小平的觀點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數,那麼周小平的《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在網上被九成五讀者評為最低級別的「一顆星」,又如何理解?難道表達了意見,就是「大多數」之外的人群?

「沉默的大多數」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群,從來就沒有清晰的界限劃定,這在表達渠道和方式多樣的今天更是如此。但也正因其不確定性,而常常被一些人任意拿來為自己的主張說項。

「沉默的大多數」意見究竟為何,需要一些可行的方式來檢驗,一人一票的選舉算是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