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在醫學院的時候,課程包括所有專科,所以學位名稱是內外全科。在臨畢業的最後兩年,精神科的課程佔了大約兩個月時間。所有醫科生都需要經歷這個課程。其中大部分人可能已確定自己不會選擇這科為自己的專科。完成課程後,大家都必須接受考核。

精神科的考試最着重是考生臨床面見病人的技巧,尤其是醫生的細心及敏感程度,及跟病人建立良好互信關係的能力。所以傳聞中,考官會留意考生有否細心觀察病人的情緒變化,例如當病人於訪問過程中哭了,考生是否能夠給予足夠時間讓他抒發情緒,並向他提供紙巾,以示關心。

另外一個傳聞,是當一位考生於臨床考核時問病人的職業,病人回答說他是在火星賣魚蛋的。考生被這始料不及的答案嚇窒,之後的反應是笑了出來。最終,他好像因此而需要重考。有鑑於此,同學們開始擔心自己在考試期間會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有人刻意提醒自己不能笑,亦有人會準備一些傷心的回憶,留待必要時用。

我亦曾經有過這些憂慮,但事後發現這擔心根本是多餘的。我之後訪問過的病人當中,怎樣難以置信或離奇的經歷也聽說過。其實愈奇異的經歷,反而令我心情愈沉重,也許它代表我面對的考驗更艱巨。訪問病人的過程中,你會感受到他不是跟你在聊天,說笑,他是在告訴你一些心底話,而這些事情對他是重要的,並可能一直困擾着他。訪問時的氣氛可以是輕鬆的,但大家是投入及認真的。

成功的醫生,會能夠設身處地了解病人的實際狀況,明白他的感受。若到達那個境界,相信感覺到的會是病人當時的擔心和煩惱。醫生的表情及語調,自然地會作出調節,又怎會無緣無故地亂笑出來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