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香港所有「反對派」、異議者、街頭抗爭者等統稱為「泛民」,不難得出「泛民經常內訌」的觀感,覺得是太平天國DNA在作祟。不過,這種說法應該以五區公投事件為分水嶺。因為「內訌」,是自己人陣營的鬥爭,五區公投事件之後,民主黨被視為販賣原則,樂於被「招安」的偽民主派,和進步民主派已不是自己人了。香港大學一些學生甚至將民主黨及其附和者稱為「販民主派」,意思自然是譏諷他們販賣民主原則以圖私利。

進步民主派在五區公投後四出狙擊民主黨,投入的熱情超過狙擊建制派。從人性人情和政治策略兩方面來說,都是不難理解的。狙擊之目的,是讓人們知道民主黨不再是民主派,隨時會再次向建制妥協投誠。狙擊工程其實不容易做,因為民主黨的慣性支持者很難認同他們追隨了一、二十年的神聖偶像司徒華,如此堅定的民主守護神,會帶領民主黨和中共妥協,即使是妥協,也一定有他們的理由。層次更低一點的,則認為「態度比原則重要」。這種人即使不反對進步民主派的理念,但認為他們「粗口爛舌」,基於「修養潔癖」,寧可跟「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的民主黨走下去。

袁彌明在海怡西贏了民主黨,顯示狙擊工程已爭取到過半的民主派。他們不介意輸給建制派,因為支持建制的人無可爭取,極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