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個很有趣的貼子。貼子說,台灣科學家做了個實驗,他們讓台灣和大陸的小朋友各自抄寫「憂鬱的台灣烏龜」一百遍,經觀察,發現台灣的小朋友抄了幾十遍後就不耐煩了,而大陸小朋友每次都能堅持抄完。科學家斷定,在幾十年的簡體字薰陶下,大陸小朋友逐漸失去了對獨裁的反抗。請問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

貼子本身提供了答問線索,港人也會一看就知,但是「憂鬱的台灣烏龜」的簡繁體字到底相差多少筆畫,卻很難一下說清楚。按照台灣繁體字,「憂鬱的臺灣烏龜」為一百一十多畫;按照大陸簡體字,「郁的台龟」為五十多畫。這意味着,每寫一遍,台灣小朋友要比大陸小朋友多寫超過一倍的筆畫;鑑於繁體字筆畫眾多,要能讓人看清楚,每個字還都要寫得足夠大才行,這意味着,台灣小朋友花費的工夫也要比大陸小朋友多得多。

所以,別說是小朋友,就是台灣成年人,連寫幾十遍「憂鬱的臺灣烏龜」,只怕也會不耐煩。簡繁體字誰為正體字,兩岸爭議頗大,台灣根本不認同大陸簡體字,認為那是殘體字。大陸則認為繁體字難學難寫難認,中共建政後不久就致力簡化,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總計進行了三次簡化。簡化的結果,字是好寫了,但漢字固有的形聲會意特點也丟了不少。因此,第三次漢字簡化方案最終被拋棄。

意料不到的是,有論者將簡化與獨裁聯繫起來。此說雖極端,卻也有些許道理,中共的強項在於洗腦式灌輸,培養愚民,一個聲音之下,才有了破壞生態的大躍進,才有了荼毒國人的文革浩劫。這當中,簡化字立功不小,正因其易學好寫,所以國人才被最廣泛地發動,揭批查的大字報才能遍天飛。

設想一下,如果大陸沒有簡化字,文盲必定難減,大字報必然難寫,群眾能否發動,還真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