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八隻黃牛於南大嶼山被車撞死,引起廣泛討論,有電視台為梅窩牛群拍攝特輯,令更多人認識這群與南大嶼山息息相關的牛隻。

流浪牛早已是大嶼南生活的一部分。對於不少長期居住在城市,甚少接觸大自然的市民而言,當他們與毫不畏懼人類的牛隻近距離接觸時,會感到興奮莫名。牛群可說是大嶼南景點之一,假日吸引不少遊人前往觀賞及拍攝。

聚居在大嶼南的牛群主要是黃牛及水牛。在街道及旱地散步的牛多為黃牛,以往被農民飼養,成年後賣給屠宰商。體形較大,聚居於沼澤或濕地的水牛,以往則協助農民種植水稻。

隨着香港農業式微,水牛毋須協助農民耕作,但農民又不忍心宰殺牠們,惟有將牠們遺棄在荒野。市民偏好進食外國入口的冰鮮牛肉多於本地的黃牛肉,亦令養殖黃牛變得無利可圖,黃牛因此逃過屠宰的厄運,得以在大嶼南一帶自由自在地生活及繁衍。

大嶼南的牛群雖然吸引遊人注目,但並非受到所有居民愛戴。牛隻保育爭議沒完沒了,一批居民認為牛群經常佔用馬路,阻礙交通,在飢餓時會在垃圾堆中找食物,破壞環境衞生,更有牛隻曾破壞盆栽及花卉,引起部分居民強烈不滿。亦有不少居民認為牛群是大嶼南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須保護。

為減少牛群對民居的滋擾,過往漁護署會捕捉遭居民投訴的牛隻,如無人認領即人道毀滅。近年當局透過絕育以控制牛隻數目於合理水平,雖然如此,不少人又擔心如全面絕育,將令牛群不能繁殖後代,最終於大嶼南絕迹。

由此可見,要達致平衡各方利益的可持續發展方案極需智慧及技巧。當局必須尊重歷史及傳統,方可找出完備的保育方案,令牛隻及居民可和睦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