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幸災樂禍多難興貪
早前內地有醫院開業,打出「開張大吉,生意興隆」的字眼,惹來不少人側目。在商言商,你的災難,我的商機,開醫院的老闆希望人人生大病,開玻璃店的老闆巴不得天天落冰雹,做律師行的最喜歡幫人打離婚官司,而對於地產商來說,地震以及隨之而來的災後重建,無疑是發大財的良機。
最好發的財,就是國難財。四川雅安地震後,有店家將五元一碗的麵條加至二十元,有店家將平時賣八角的包子加至五元,幸災樂禍的嘴臉難免犯眾憎,結果招來拆招牌的下場。不過,相比地方政府胡亂虛報地震損失,企圖騙取中央政府的賑災款及善長仁翁的愛心,商家的貪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地震中心的蘆山縣,抗震指揮部報告全縣經濟損失八百五十一億元,是該縣前一年經濟總產值的四十倍。另一災區寶興縣,四月二十四日公布的損失數字比兩天前增加了數十倍。雅安市三個重災縣報告的經濟損失總共是一千七百億元,為上年經濟產值的二十一倍。為甚麼經濟損失一個比一個「嚴重」呢?無他,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嘛,上報損失數字愈大,中央賑災撥款愈多,兄弟省市援建項目愈多,慈善捐款愈多,方便奸商與貪官上下其手,中飽私囊,錶哥、房姐就是這麼製造出來的。
國家領導人曾說「多難興邦」,錯了,多難不能興邦,只能興商、興貪。在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的神州大地,幸災樂禍就是經濟發展最大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