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食大閘蟹小心攞命
【兩岸組、專案組報道】喜歡狂食大閘蟹的港人,小心患上可致命的「橫紋肌溶解症」。近日就有兩名上海市民,疑進食大量大閘蟹及海鮮後,引發該症,併發急性腎衰竭及敗血病險喪命。其中一名勁食四天大閘蟹的壯漢,更加出現感染性休克,心、肺、肝及腎的凝血系統受損,血小板數目銳減九成,接受七天搶救後才趨穩定。醫學界人士警告,大閘蟹等河鮮,若未經徹底煮熟,恐吃下細菌,當中如含有重金屬及毒素,更可破壞肌肉細胞導致死亡。銷售大閘蟹的業內人士更透露,內地有不法商人更以劣質池塘飼養,然後冒充在湖水飼養的大閘蟹出售。
上海近日驚爆食大閘蟹「中招」個案,三十五歲上海居民吳先生,一周內連續吃四天大閘蟹後,突然發病,被送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就醫,六小時後併發急性腎衰竭,九十六小時後,尿量僅有八毫升,其後出現休克,心、肺、肝及腎的凝血功能「全線告急」,血小板數量驟降至只有正常的一成,口鼻血流不止,皮膚遍布瘀血。院方從全市收集合適的血小板,醫生為吳淨化血液,為免腦出血,護士每隔三分鐘便替吳填塞特製的止血棉球,經七日搶救後才甦醒。
橫紋肌溶解症併發腎衰竭
此外,十六歲少女佳佳,大量進食海鮮後,全身酸痛,高燒不退及小便量少,三天後小便更呈「豉油色」,右小腿劇痛,家人亦將她送到該院。入院初期,佳佳病情轉壞,全身水腫及不斷抽筋,一度昏迷,血氧飽和度下降至百分之六十,多個器官出現功能衰竭,被確診患上該症,併發急性腎衰竭。由於病情嚴重,病人不但需要使用呼吸機,更要接受淨化血液及抗感染等治療,十七天後才脫離危險期。
治療兩名病人的華東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宋曉華分析,兩人患上該症的原因仍有待追查,但進食過量大閘蟹等河鮮海鮮相信是誘因。宋指出,前年夏天,南京曾有大量市民進食疑受工業漂白劑污染的小龍蝦後,相繼出現該症。
「死水」飼養冒牌蟹充斥市場
而在本港,前瑪麗醫院血液科顧問醫生區永仁指出,大閘蟹等河鮮,均有機會受河水重金屬、農藥及哮喘藥或進食有毒海草污染。另外,深水海鮮如蘇眉及大斑或會含雪卡毒,「河鮮同海鮮如果煮唔熟,就會有沙門氏菌,就算煮熟咗殺死啲菌,但毒素就唔得。鍾意食魚膽補身嘅人更易中毒!」
一名銷售大閘蟹的業內人士直指,由於今年內地的大閘蟹會銷售到台灣,加上太湖等為控制水質減產,令貨源緊張,不排除有不法商人為求賺錢,於行內稱為「死水」的劣質池塘,飼養大閘蟹冒充湖水蟹,並以激素刺激蟹苗生長,出售前更以化學劑清潔蟹殼,令到毒素殘留。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表示,過去三年,食安中心抽取逾三百個大閘蟹樣本作化學及微生物測試,在一一年發現其中一個樣本不合格,檢出含有獸藥硝基呋喃類代謝物。



近日有兩名上海市民,疑進食大量大閘蟹及海鮮後,併發急性腎衰竭及敗血病險喪命。

上海華東醫院早前接收兩名進食過量大閘蟹及海鮮致嚴重橫紋肌溶解症病人。

過往曾有本港食肆出售死蟹圖利。

本報曾踢爆內地山寨大閘蟹充斥深圳。

適可而止
麥小姐(財務文員):「我覺得就算鍾意食海鮮,都要適可而止,我最多間中食一至兩隻大閘蟹。」

楊先生(大學一年級學生):「相信事件應該係進食者個人問題,食得太多引致,我食大閘蟹最多都係三隻。」

何太(財務策劃):「大閘蟹雖然好味,但膽固醇好高,所以唔適宜食得太多,尤其長者年紀大,進食要小心。」